![]()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 者:李 楠
(福建省莆田市黄石华东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已不再沿用以往的题海战术,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单一授课形式也逐渐不能适应新的课程目标。尤其是面对数学打基础的小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这一时期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前言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现在的学生都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现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思维僵化,授课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依然是机械的记忆,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进行思考,最终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掘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数学教育的目标。针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我们做出以下几点探究。
一、创设情境,培养抽象思维
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社会认知,无法理解过于抽象的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象的例子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又由具象的例子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转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数学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因此教学成果也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可在课前询问学生知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知道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然后告诉学生正如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师生关系一样,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通过这种利用学生熟悉的概念进行类比的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迅速理解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含义,同时利用这种有趣的开场白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既保证了教学效率,又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单一的板书授课形式,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机械的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的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变得完全依赖教师,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僵化,创新能力也被禁锢。教师要逐渐转变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应由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这一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师可在上课之前请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练习纸、剪刀,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依照图片上的图形剪出这些轴对称图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怎样准确的判断出轴对称图形以及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完成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思维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逐渐提高。
三、课外延伸,拓展发散思维
适当的延伸课外知识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数学知识进行课外延伸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时,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了解有关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教师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出示2、5、0三个数字并询问学生一共有多少种两位数的摆法,通过这种拓展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四、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速度不同,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来讲,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差异较为显著,教师应当认识和尊重这一客观事实,熟悉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导致学习优异者吃不饱,学习困难者跟不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方式。例如实行课后作业分层,给学习优秀者分配难度更大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对于学习困难者布置相对基础的课后任务巩固他们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实行分层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并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做到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学生这项能力,在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争取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小芳.基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J].数码设计(下),2019,(12):44.
[2]付祖武.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2019,(47):19.
[3]张同萍.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探究[J].南北桥,2019,(22):60.
[4]吴秋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1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