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
作 者:钟昆德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秀林小学,广西 贺州 542704)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指导理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为主,完成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作为教学的目标,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学习能力,避免教师看管学习和强制性学习等填鸭式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进行探究,提出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性
数学这门课程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对于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需要早早打好基础,从小学考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数学课不同于音乐课和美术课,没有动听的旋律,也没有丰富的画面,在数学中只有逻辑关系和数字公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这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基础,如果从小学阶段培养其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积极性,那么就能极大的促进之后数学知识学习。如何发掘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积极性的因素
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小学阶段的课业繁重,各个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都很高,没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学习一门课程,而数学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计算,因为时间的紧张和数学的耗时,导致学生对于数学产生反感,不愿意学习数学课程。其次,小学生思维比较跳脱,没有形成数学逻辑和数学思维,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趣味性高的课程,所以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造成数学课程受到冷落[1]。最后,数学课堂的严肃古板。数学能够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具有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通常性格非常严谨,对于学生的教导一丝不苟,教学气氛非常紧张,这本身对于学生是负责的表现。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本能的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能够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二、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思路
调动小学极端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就要从环节学生的情绪开始,小学生思想发育不成熟,很多行为举止更容易受到自身感情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厌倦的心理,就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并且影响周围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感,最终导致整个班级失去数学学习的氛围。除此之外,就是要改变数学的教育模式,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环境,用更加趣味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避免太多枯燥的数量关系,让小学生望而却步。总之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两个方面一起入手,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一旦对其产生兴趣,就能过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通过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能够为小学生塑造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小学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角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没有积极性,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无法调动积极性。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成为的不错的方法。为了发挥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游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学习,对于娱乐的兴趣更大。所以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不能因为过于专注课堂气氛导致知识传授没有完成。游戏是教学手段,最终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游戏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数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挺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游戏如:数手指,摆火柴等都可以使用在课堂中[2]。
情景教学:小学生由于更加感性,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周围的环境所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代入其中,以更加灵活有趣的方式学习熟悉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情节,在故事中放入数学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能够完成故事的通关,这样的学习不仅具有情景代入感,同时具备一定竞技性,更容易让学生提起兴趣。
视频教学:如今微课这一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的教学之中,在小学阶段,完全可以引入微课,教师通过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进行播放教学[3]。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很多时候学生面对视频中的老师,往往会更有亲切感。通过这样的知识点视频精讲,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成绩好了自然对数学课程感兴趣了。
(二)心理角度
除了从教学角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迎合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的不同情绪,使其对课堂的学习产生兴趣,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平等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初步萌芽,而且对于教师往往更加信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学习关系,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更加好的印象。在这种心理的刺激下,学生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从而喜欢上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这种情感转移到数学上,形成牢固的数学兴趣[4]。
奖惩制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荣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攀比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使其攀比心理建立的学习上,通过对学习成绩的比较,在心中产生容易感,教师可以制定奖罚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使其保证自身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制定惩罚措施。为了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惩罚力度不易过大,以鼓励为主,避免使其失去学习欲望。
培养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养成的固定生活方式或者行为规律。所以习惯有好有坏,对于小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发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8天可以使一个人养成习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固定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习惯[5]。在培养习惯的初期,一定要把握固定时间、固定模式的原则,交给学生的数学任务不需要太难,防止学生因为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打断培养习惯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能够将学生学习的习惯建立起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想要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就要使学生喜欢习学习数学。根据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过角度的采取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习惯,慢慢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最终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完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17(1).
[2]徐新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新课程(上),2019(3).
[3]柴先泽.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C]//2019.
[4]姚玉香.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J].好家长,2017(50):92-92.
[5]吴观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情感读本,2017(27):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