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作 者:刘迎旦 宋文娟
(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小学,山东 荣成 264321)
大
中
小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和领导者,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营造、培养学生品质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关键的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特点差异性,就需要班主任对管理进行研究和创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实践,打造高质量的班集体,为实现教学目标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培养全面发展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体现教学要求,完善教学模式的阶段。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当前教学理念的更新下,更需要教师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方式,积极的探索高效生动的管理方法,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因此,本文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创新与实践进行讨论。
一、建立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教师,为了让班集体能够形成健全的舆论,带领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教师首先应该从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做起。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打造良好班集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活泼,喜欢自由的环境,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太重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既能够遵守学习规定,也能够遵守纪律制度,从小培养他们的时间和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为实现班级管理奠定基础。例如,班主任首先应该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课堂纪律做出规定,比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教室进行学习,不允许迟到早退,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课堂管理纪律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打印课堂纪律的方法,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还可以投票选举等方法,挑选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干部,让班干部配合教师来进行课堂管理,在对班干部进行任务安排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分配任务,尽量保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担当班干部,给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真正的发挥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引导学生以身作则,共同打造高效率课堂。
二、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培养专业知识素养,还要积极的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开拓视野,提升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为了积极的贯彻全面发展的要求,除了对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管理和教学之外,还应该结合集体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发掘生活现象,成长为具有生活经验的现代化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发挥学习的作用。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间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到快乐。还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演讲比赛、绘画创作大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个性能力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有所进步,逐步进行个性培养。除此以外,班主任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之后,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完成一个任务,探究不同的任务形式等,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当中,学生也会做到以班集体为出发点,认真履行自己的小组成员职责,培养良好的品质,为班级的高效管理做出贡献。
三、构建评价体制,增进师生沟通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配合教师提出的管理要求,认真履行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教师则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管理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做出适当的管理改变,并且需要在班集体当中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让每位学生善于提出意见,包括班主任工作的不合理地方,需要做出哪些改进等等,班主任在进行意见的吸取和归纳整理,更新管理方式,达到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自我成就感和管理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公平公正,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当前的管理过程当中,班主任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期待管理效果,就会导致班集体当中的一些学生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不满意,违抗命令和规则等等现象,这不但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还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误导。因此,教师可以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让班干部先总结这一周的班级情况,指出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班主任在通过和学生的商量讨论,及时的更新管理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匿名的方法,对班主任工作和整个班级班风做出评价,再视情况做出班里的管理工作调整。
四、定期进行家访,关爱学生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关爱,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也是他们生活的信赖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享受来自老师的关怀。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品质习惯培养离不开家庭的关系,教师还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最近的表现,采取相关的管理策略。比如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不爱与人交流,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上课多发言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周围同学对他的关心,帮助提升学习自信,培养坚定开朗的性格,实现多功能的班级管理和班级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的努力,班主任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建立班级班规,规范同学行为等方式,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管理创新,从而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班集体,以此实现现代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
[1]韩鹂,付正芹,曹玉军.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J].魅力中国,2019,(49):82-83.
[2]黄裕侠.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35):320.
[3]齐爱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学周刊,2020,1(1):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