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究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探究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作 者:李 琼 (广东省廉江市横山镇龙角塘小学,广东 廉江 524443)

 摘   要:中小学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与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更好的渗透和执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引起重视,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自身的角度审视,打破陈旧的管理理念,开拓新的教育思路,倡导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工作
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启蒙的重要时期。加强基础教育的完成和进步对中国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小学教育管理的中心,对教学管理的整体进步至关重要。因此,希望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对教学领导者有所启发。
一、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以人为本理念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时期,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更清楚的向学生展示教育的实质。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还意味着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价值观差异、个体差异、行为模式差异等进行针对性管理,从而促进各种学生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而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积极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和继承,并进行了丰富和延伸。尤其是小学教育,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及学习的自信心与教育的理念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施意义
学校实施管理的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提高。同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以其对学校办学效益进行有效提高,体现出教师的价值,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在当代管理理念下,对于人价值的强调更加注重,也必须要理解人、尊重人以及对人的主动性进行有效发挥,简而言之也就是要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只有积极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师生构建一个融洽的民主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教育发展、学业进步以及师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一)融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思想的革新
对小学时期的教育来说,身为教育的开始时段,最基本的就是要树立合理的教育观念,才能为维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形成完整的发展意识,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给予重视,同时加大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全面创建卓越的教育管理氛围。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完成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入,在努力改进教育观念的过程中突出人文关怀思想,让学生在获得尊重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起点上,要让学生进行独自的思考,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达成自身的发展进步,达到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作为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孕育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场所,学校承担着培育学生独立自主和开发智慧的重要责任。但是学校一直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不可以只实行标准化、机械化、整体化的管理体制,忽略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主体作用。所有的规定以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为基础,应根据学校对于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入分析来实施。
(二)管理体系实施人性化和谐方针 
学校管理制度是刚性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柔性化,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不能用作管理发展的约束,而人性和关怀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管理过程中。学校对于教师也应当时刻关注,需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培训,关注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校领导需要集思广益,虚心的对教师的意见进行吸纳,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地落实,教师在这种环境中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一种被尊重以及被信任的满足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完成,充分落实,全力投入到学校的教育事业之至。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受到成长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性格、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习惯,从而调整教学规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步成长;第二,老师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严格按照学生的生长周期特点,及时教育合理的知识内容,不应过早教育,导致揠苗助长,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及不同时期,对孩子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调整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的全面综合的教学任务下高效成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需要彻底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今后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职责,积极奉献,通过增加人文关怀,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四)实行民主化管理
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要通过民主的管理方式来调动老师参加管理工作的踊跃性,使教师在完全展现自己主要作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各项管理决定的规划出一份力,要保证其制订的合理性。因为老师是学校和学生、学生和知识之间的纽带,因此教师本身的形象可以让老师能深入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心里。利用人性化管理思想的渗透来促进教育管理工作高效进行,提升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可以完成民主的决定制订,需要举行教职工榜样代表等活动,使得教师踊跃参加到教育管理活动中,贯彻实行相关的管理和监察工作,保证此项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五)以人为本理念推动校园德育建设发展
德育教育是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所在,只有在学校管理中渗透德育思想,才能够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传统的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其德育教育活动是以班会课、举办活动的形式所呈现的,大体上对学生的培育力度不足。而以人为本理念下校园德育建设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如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德育素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德育培育的方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借助于游戏法、活动法等等,拉近小学生同德育之间的距离,激发其主动学习德育素养的动力和积极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以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其能够创设多样化的方式,如利用高低年级帮扶活动,让高年级学生同低年级学生形成联系,展开两者之间的德育培育。所以,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更加全面,其能够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全过程的水准,让全校师生职工干部都成为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互相监督互相推动,保证学校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从而为小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再适应于当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现状,要求能够实现教育改革,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作为小学教育活动的重点之一就是能够有效衔接社会的发展现状,从小学开始,更好的推动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理念正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所在,基于此开展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朱丹华.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施[J].成功.2018(12).
[2]陈卫东.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5).    
[3] 罗燕.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力量.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