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作 者:宿林生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古岘小学 266742)

 摘   要: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沉淀的财富,小学阶段对学生而言是重要时期。因此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教学中,正确定位德育教育,从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文章从传统文化作用、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两个方面展开探究,为优化德育工作奠定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
在深入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其中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构成,也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结晶,包含较多的正能量,若可以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内在素养和思想价值,促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发展,对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应用和价值。
一、小学德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德育素材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德育素材,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优秀品德与礼仪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礼仪文娱,古人在追求生活的过程中也体现出良好的品德言行。通过深入思考德行,对人们给予宽容和期许,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社会协调发展,例如愚公移山和张良拜师等礼仪故事,将这部分故事融合在德育工作中,为德育教育增添活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优良品德,例如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和团结和谐等,顾炎武留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记》中提出天下为公,这些名句深深的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触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将爱国精神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可以让小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从而更加爱护关心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还蕴藏谦让美德,除《孔融让梨》之外,还有父母和字母的谦让,例如《弟子规》中提到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将谦让的品德渗透到德育教育中,让小学生真正的学会和谐相处,理解他人处境,提升学生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内在作用
优秀的礼仪文化和爱国精神等品德精神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拓宽途径。传统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蕴藏积极的自然价值观念和人生理念,通过提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小学生三观正确,从而深入了解德育知识,从而促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小学德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德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课堂教学并不能将传统文化渗入德育教育中,为传统文化发挥自身内在价值,德育教师可开展多样化的时间活动,例如制定阅读计划,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鼓励参加比赛的学生。科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学生在反复朗读时也可以领域传统文化学习精神与言行品德。德育教师还可将传统文化作为主体开展展览活动,将谦虚好学作为主题组织画画比赛;将尊敬父母作为主题组织作文比赛。教师还可开展辩论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促使师生共同感受传统文化。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端午节讲授屈原爱国情怀,让学生在特定节日中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
(二)合理应用文化素材
为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文化素材的丰富化是基本保障。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首先基于课本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在传授课本知识时也应该融入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与谦让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孔融让梨》作为开头,不仅提升学生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德育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我国传统文字主要是文言文,大部分传统文化均利用文言文进行记载。所以,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文言文融合到德育教育中,但是也应该考虑小学生学情,选择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还可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动态图画,促使刻板的知识充满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课外读物
特定的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有着深刻影响,思想观念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长时间接触的环境。因此,建设校园环境对培养小学生的德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营造环境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养成优良德行的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保证小学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节和古诗文交流会,通过特定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文化墙和孔子雕像等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让学校成为学生净化心灵的场所。在现代化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成为常态化,小学生是教育开端,从小学开始渗透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文化氛围中真正的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确保精神层面受到陶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精华读物,例如《诗经》、《论语》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长学生见识,获得长远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千年沉淀的结晶,其中包括较多德育内容,可以正确的指导人们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作用。故此,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紧抓德育契机,促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不断向上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周玲玲.探究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才智,2018(2):105-105.
[2]陈昌松.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方法[J].新课程(上),2018(3):230-230.
[3]唐俊.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的研究[C]//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10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