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地理学科素养视域下课堂情境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素养视域下课堂情境教学

作 者:王 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第一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科素养培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地理知识理解。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情境;能力;培养
前言
高中地理学科的素养培养,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科学性发展,时代性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接触、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对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水平提高有积极影响。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着眼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借助具有不同特征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地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高中阶段,每传授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应当激起学生的思维运动。通过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起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让学生在接触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时,找到学习的价值,找到学习的方向。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融入到地理世界中。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适合最近发展区特征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完善学生个人地理学习过程的行为,也能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掌握最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获得主动发展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依据去设置课堂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像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要考虑学习对象是高一新生。在参与高中阶段第一节地理课时,大多数学生有强大的好奇心。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一无所知,却充满无限向往。教师要结合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及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样的基本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第一节地理课的教学内容不难,但要引导学生从好奇的兴奋感中找到学习的动力,还需要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像"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你知道哪些天体类型呢?"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享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一切合理化的答案。在针对学生共同熟悉的行星或卫星等天体类型,与学生开展讨论。多设计细节问题,像"行星有哪些?卫星有哪些?它们存在的形式或意义是什么?"在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之后,教师可以着眼于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引导下,从浅入深地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创设角色情境,培养思考能力
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能够让高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产出和掌握中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得以调动,求知欲望更强,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高中学生与初中生、小学生不同的能力特点。高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成熟。他们能够完成地理学科相关的相对完整的研究项目或实践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的设定和学生个人学习需求,去引导学生创编地理情景剧,多组织突破传统教室范围的课外地理活动。
在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问题研究模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情境剧中,扮演不同的人物或地理因素。借助角色扮演的过程,将地理现象表现出来,将地理原理的产生过程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参与地理现象和地理理论的产生过程表演活动,能够更灵活地掌握这些知识,而非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当代高中地理教材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用价值,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像高中地理课本中的"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这一问题与环保问题相关。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影响,分析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具体解决对策,对于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有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热岛效应的产生、热岛效应的表现、热岛效应的解决这三个主要部分。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让每一个小组结合自己所在的热岛效应阶段,去设置情景剧。通过全班同学的角色扮演,完成热岛效应是什么,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这样的学习流程。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全面了解城市热岛效应,将地理课本中的概念转变成为自己表现出来的内容和观念,促进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行动。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参与兴趣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创设生活化情境,是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水平的必要环节。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地理学习整体难度。在相对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与探究,也易于解决相关问题。
像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离学校最近的河边、湖边、江边,让学生观察有教育意义的实际地理现象。在生活化情境中,促进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生活客观存在,去验证课本中的地理知识描述。促进地理教学真实性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多种地理学习方法。促进高中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升个人地理学习效率。并在每一节地理课堂中发挥个人优势,彰显个人光彩,才能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雪.借助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30.
[2]李瑞杰.让情境走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J].新课程·下旬,2019,(7):97.
[3]何大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情境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9,(8):66-67.
[4]刘莲.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9,(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