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教学的研究

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教学的研究

作 者:李明明 (广东省廉江市横山镇中心幼儿园 524443)

 摘   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才能够更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产生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通过仔细观察来分析预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育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欲望,则能够提高体育游戏组织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学;游戏;策略
对于幼儿体育游戏的组成来说,要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情节和比赛因素才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兴趣感。对于幼儿来说年龄偏小,对任何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时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好奇心导致体育游戏无法有效地开展。不管多有意义的游戏,如果没有办法有效地组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通过研究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力求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教育的有效性。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而设计,以发展基本动作和技能为基础的规则,游戏也称运动性游戏、体育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网小鱼等。体育游戏可分为自由活动(游戏)和体育教学游戏两种组织形式;有接力游戏、游拍游戏、争夺游戏、角力游戏、猜摸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 
二、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根据身体的协调运动参与活动,作为游戏的一种特别的方式,也是体育和游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它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体育活动。但是它不单单只靠体力活动来完成,也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需要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童体育游戏对于孩子的体智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智力本质、道德素质和审美观的发展是儿童体智能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根本。幼儿教育应该遵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保教结合,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把教育渗透到孩子们一日生活中,是教育所指出的要求。如果需要有效的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体育游戏对于儿童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方式,所以体育游戏对于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体育环境
幼儿体育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活动,良好的环境会对幼儿的身心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会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如在户外地面铺设适合运动的塑胶地面;在墙面上安装适合幼儿攀爬的攀岩墙;屋内悬挂不同
高度的触摸物提升幼儿弹跳力;安装独木桥进行幼儿平衡训练等。幼儿在这样的体育环境中,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活动。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此外,幼儿园可以和家庭与社区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幼儿健康教育来说 取得家庭与社区的配合则更为重要。否则,不管是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会影响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所以,在互动过程中,要让幼儿带动家庭去参与体育活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和巩固。
(二)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需要、理解能力和动作发展的实际水平,精心地选择和科学地设计适宜幼儿年龄动作的具有一定趣味性、安全性、运动性和实效性的体育游戏。小班幼儿因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应选择和设计内容、动作简单及活动量较少的游戏,如"兔宝宝真能干""小蚂蚁运粮食"等。中班幼儿协调性、灵活性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明显发展而增强,应选择和设计内容、动作较复杂及具有一定活动量、竞赛性的游戏,如"赶小猪""小螃蟹钻洞"等。大班幼儿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已发展较好,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所提高,应选择和设计一些活动量大、竞赛性强、培养合作意识的游戏,如"小青蛙学本领""小小救护员"等。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需要和动作发展实际水平的幼儿体育游戏,幼儿才能够感受到游戏的喜悦、成功、快乐,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活动,提高幼儿体育游戏锻炼的实效性。
(三)把握适当的活动量
幼儿体育游戏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把握适当的活动量。活动量大,超过了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幼儿身体不能承受,对幼儿健康不利,甚至有害;活动量太小,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对幼儿健康作用不大。因此,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在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应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活动情况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运动量。体育游戏活动量小时,增加游戏的组数、人数、时间及扩大活动场地;游戏活动量大时,减少游戏的组数、人数、时间及缩小活动场地,使幼儿活动的量在幼儿身体适宜的范围内。例如,本人在进行"拉大锯"的体育游戏中,根据幼儿情况,适时调整"拉大锯"动作幅度的大小,在进行拍球跑接力时,运动量小时通过增加拍球跑的距离、多分组减少组的人数,增加游戏的运动量;运动量大时通过减小拍球跑的距离、少分组增加组的人数,减少游戏的运动量。按照幼儿身体能够接受的运动量进行游戏,幼儿就能够兴高采烈地去完成游戏,这样既给幼儿带来了欢乐感和成就感,也达到了锻炼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目的,达
到了幼儿体育游戏应有的目的。
结语
学前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观念的养成,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安排的时候,必须重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进而结合游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教师必须适应社会要求,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红军.浅谈幼儿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J].读书书摘,2017(13):252. 
[2] 杜连清.体育游戏中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发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253. 
[3] 秦国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7):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