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品德少年 ——基于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品德少年 ——基于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作 者:徐 余 (浙江省温州市蒲鞋市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托马斯·富勒说过:"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由此可见学习知识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大量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获得感性认知和习得学习技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是实践性非常强,需要融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可真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所谓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非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笔者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例,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活动;实践教学;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前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空洞的说教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全面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应该这两个概念本是是抽象的。所以,我们更需要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去活动中体验、感受,从而理解怎么做,才是符合道德要求的;怎么做才是遵守法律要求的。也正是基于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引入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无论是何种游戏,单听到"游戏二字"就能够瞬间吸引学生,这是由小学生天性所觉得该你的。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学生更多活动机会。
例如,例如教学"安全记心上"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懂得如何才是遵守交通规则,懂得遵守交通秩序才能确保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个交通指挥小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行人、开车的人、路上的行人、交警、掌控红绿灯的人等等,通过角色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学习知识,体会规则,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掌握必要的交通知识,同时真正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启动操作活动,塑造学生学习品质
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科与生活的关联性,懂得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必要性,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操作活动。例如,设计手工制作、数据收集、案例分析、种植养殖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例如,教学"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品,起到美化教师的目的。大部分小学生都非常谢欢手工制作课。因为这类课程对于学生而言,自由性强、趣味性强。需要强调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且提出必要的要求,给学生一个制作的方向,才能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不迷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这类活动尝试,发现有的学生用旧报纸做了教师装饰挂件,有的学生有塑料瓶做了简易装饰品......这些无疑是学生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成果体现。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活动效果。
三、开展辨析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所谓辨析活动,其实就是以辩论为主的活动,通过辨析辩论让学生学会分辨。这样的实践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辨别善恶美丑,既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当然,辨析活动建立在案例基础上,在开展辨析活动前我们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案例,以案例引出论点,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展开辩论活动,达到思维活跃的目的。例如:1班体育委员因病请假,一个体质弱,看似文静的女生被任命为临时体育委员,她遭到了其他班级同学的嘲笑。班上男生为她像邻班讨说法,结果双方争执不下动手打起来,班上一人受伤。针对这一案例,要求学生辨析该班级这些男生的做法是否妥当?说出你的原因。类似于此的案例并无标准答案,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这一现象,说清楚自己的理由,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学会正确处理此类问题,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四、拓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认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 要想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鉴于此,笔者的建议是定去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学习完"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单元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一个"交通调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调查某一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的变化,车流等情况。然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遵循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唤醒学生自己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社会和谐精神。再比如学习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节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以家庭为单位,看一看自己家里面每天丢掉的垃圾中哪些物品是对环境有污染的,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垃圾物品污染环境。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懂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小结
一言蔽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康法治意识。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教师就必然需要开始实践活动,以活动来检验真知,以活动强化学生感悟和体验,以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J].高嵘.小学教学参考.2017(15).
[2]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徐嘉婕.成才之路.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