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悦读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悦读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 者:蒲小东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学区 741000)

 摘   要:新课改推进的步伐也推动了人们教育理念的革新,家长、学校、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其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将阅读变为"悦"读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悦"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集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就是小学语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就是扎实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而在语文学科中,阅读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板块,阅读是学生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有效途径,是积累语文素材的有效途径,是感知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由此看来,阅读能力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教师的教学是围绕课本开展的。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仅仅将课本作为阅读材料既缺乏新意,又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教师所制定的统一刻板的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课后提问环节也是围绕课本内容开展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局限于课本教材中,如此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就会无法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是固化的、不灵活的,阅读对学生而言就变成了一种学习任务,难以提升实际生活的能力,并且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
此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阅读能力并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考察科目,其他学科繁重的内容挤压掉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有时教师会安排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是在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之下进行的,阅读的书目也在教师的规定之中,学生完全以被动的身份在进行这样的课外阅读,自己的感想与意见几乎没有机会能够发表。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制定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阅读教学计划,放手让学生适当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去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培养并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积累之下才能逐步实现,有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当多的阅读任务,这在无形中也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学生会逐渐厌恶阅读,将阅读视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普遍偏小,这一阶段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兴趣,打压灌输式的教学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悦"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第一要务。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素材进行课堂导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在没有真正经历大地震的情况之下,很难与课文内容之间引起共鸣,也就无法感受到父亲对于孩子那深切的爱,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将孩子带入地震的情境之中。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一幕:当救援队清理开废墟以后,发现一位弓着身子的母亲,她已经没有了呼吸,怀中一个3、4月大的婴儿被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包裹着,婴儿还在静静地睡着,仿佛任何灾难都未曾发生一样,随行的医生在小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显示着这位母亲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在视频播放完以后,请全班学生起立为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默哀一分钟。默哀完毕以后,教师在让学生谈一谈看完视频以后的感受,在学生纷纷回答以后,就能顺利地过渡到课文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并阅读此类描写父爱或母爱伟大的文章,自然地将阅读活动迁移到课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知识构架,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经过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的,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就要先对文章进行分析,预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不能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解读,还要注意传授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体会较深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尽可能地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从重点词句或段落中去把握整体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长期的训练就能使学生逐步建立知识构架,进而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结语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实际生活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于课本教材,禁锢学生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的内容,适当扩展阅读材料的范围,将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到更多有效的知识,从而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李玲.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21):87.
[2] 权玉顺.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培训,2016(02):265.
[3] 高辉. 阅读 悦读——略论多媒体手段在中低段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