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计技能高考之日常教学 ——我这样做
作 者:许月桂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3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人自浙江省会计专业实行技能高考开始,年年教授会计实训课,在我看来会计实训是件有点麻烦但又很有点意思的事。而很多学生,在入门时对单据很容易发蒙,不知如何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常常不得要领,导致面对技能高考试题时,速度慢、正确率又不高,学习积极性受打击。一届届走来,本人时时调整日常教学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归纳出这样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实训;日常教学;紧迫感
初期:统一规范
统一规范主要是侧重原始凭证和账簿,既要死又要活。死-必须这样做!说的是书写必须要规范,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填写。因为高一高二时不同的老师教,要求略有差别,到了高三,第一件要就是统一规范。对于一些重要的规定,有时需要发挥死缠叨叨功,什么罚画凭证、黑板上罚抄......各种手段都可一试,还要顾及到趣味性。活-可以那样做!同一单据还会出现不同格式、不同版本;同一个账页也会有多种登记处理方式,这就需要同学活学活用,用已学技能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变通。
这个环节最让我纠结:实际操作标准多样化略有随意性,但考试因没有公布统一标准,不敢和学生说唯一答案,有时会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行",但同学们是非常渴望板上钉钉的答案的,害怕老师的"都可以"。所以我们老师备课要花功夫,多学多了解,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再者,不管我们面对多么让人焦躁的题目,内心都要强大,必要时装装专业人士,让学生们吃个定心丸。
从某种角度说,这个阶段是最简单可又最让人烦躁的阶段。不必停留太多时间,因为大部分学生肯定能快速接受的,剩下的少部分可以在日后练习中再强化。
中期:分解落实
每年都会觉得技能练习不够用,但等七七八八的做完也不少了,可我觉得有时更像是在赶任务,做完了也就做完了,对不少同学来说并没有凸显很好的效果。后来尝试采用了分解落实的方法,这在刚开始综合练习时还值得一试。
1.日常练习
课内时间有限,课内效果又不佳。特别凭证和账簿的连贯性,导致课内完成凭证+账簿很浪费时间,在凭证正确率不能保证的情况下,登账的意义不大。我就采用将每份试卷进行分块,课内外配合,课内完成记账凭证部分,业务可是灵魂呀。然后当场讲解决,这效果远胜于隔日炒冷饭。
不仅仅是将内容分块,还要分块计时,营造紧迫感。每次改试卷,本人都发现好多错误不是学生不会,都属于忙中出错,紧张造成的,事后连他自己都不知怎么会写成这样,连学习基础不错的学生也会犯这样的错。所以,我喜欢给他们分块计时,采用规定时间+附加时间,能营造紧迫感提升正确率,在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前提下,方便核对答案。
在分块练习的基础上,我也进行重复练习。试卷并非用一次,做得多不如做得实。具体是这样操作的,第一次做试卷时,业务部分是做在另外的记账凭证上的,答题卷空着什么时候做呢?我会建议他们间隔久一些,自己挑时间再做,这样便于将业务巩固到最好,又缺少重复使用的乏味性。至于登账特别慢的同学呢,也建议他们复印空白账页,自己额外计时练习。
2.日常考试
每周2次以上正规考,90分钟。同学们考试时,我忙着巡考,忙着分块计时,因为在考前我会根据本次试卷特点,制订分块用时计划,每到约定时间,我就统计完成情况,在黑板上即时记录,为了帮他们打造出一颗强大的应试的心。
3.改卷
改技能试卷是极其考验人的,试卷复杂,我们学校班额又特别大,我只能保证每周亲改1-2次,亲改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其余的由学生自改或互改。刚开始,很累人很费时间,同学们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让你觉得还不如自己改来得爽快。但后来发现学生互改很有价值,通过统一讲解扣分标准,能更好地触动他们。而且慢慢地他们习惯了这模式,掌握了方法,效率就高了。同时,我要求改卷实名制。有时试卷难度不大,我也会让他们分组自行讨论改卷,再由他们来公布答案,场面也会很热闹。
4.此外,每周配合文字分录,打好基本功。
每周日晚就是文字分录测试夜,学生分组出题讲题。再者,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单据的敏感度,我也采用看标题识分录的方法。
后期:扫雷查漏
1.学生出题埋雷,同学扫雷闯关。
分组分章节分知识点,设定组长与审核者。同学们在日常遇到的易错题基础上再加发挥想象的创造题,在考前作为知识点的提炼提醒,效果很不错。
2."错题消灭中......"。每一份学生完成的练习,我让他们统计出来,针对错误面广错误率高的,再反复分析讲解变型巩固。
课外,如周末、假期,偏理论性的知识点,我给他们录制小视频,一个题一个频,放到云盘上共享,同学们"哪里不会点哪里"。这个可以事先借助于问卷星等工具收集知识点,这样会更有针对性。采用这样的信息化小手段,大大减少了难题的重复解答率,老师的任务轻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高了。
在这么多年技能教学中,我一直主张玩着学的态度,目标就是:面对技能操作,我带它玩,而不是被它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