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 者:张曼曼 (安徽省濉溪中学,安徽 淮北 241000)

 摘   要: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和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凸显,让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科学和重要教学目标。关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极更新教学策略,重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联系,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鉴赏;语言
前言
古诗词,是众人公认的中国文化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表达生动,意境优美,对学生个人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和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关注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和灵活化,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才能让语文教学目标快速实现。
一、重视古诗词朗读,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诗词作为自己的情感抒发载体。不同的诗人用自己的诗词,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有的表达爱国情怀,有的表达生活不满,有的表达政治抱负。也正是因为如此,诗词中才会有丰富的情感。在高中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诗词时能够深入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中抓住诗词的重点去鉴赏,品味诗词中的内涵情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像在讲解《短歌行》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关注诗歌诵读环节的设置。利用诗歌诵读,促进学生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深入理解诗歌。第一遍诵读,一般不会太流畅。虽然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但诗歌距离当代高中学生年代较为久远,理解起来并不容易。通过第一遍诵读,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在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什么样的心情即可,促进朗读与诗歌理解相结合。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理解,同时利用必要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像"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忧国情怀,那曹操在担忧什么呢?"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语言的方向,在第二次诵读中了解曹操所担心的人生苦短。
二、创设古诗词意境,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意志,是古诗词的独特之处,是古诗词的灵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类教学手段去优化古诗词的意志,让学生全面接收来自作者的信心,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意志之美。不同的作者所创设的诗词情境风格是不同的,借助高中语文教学中会遇到了古诗词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意志,开拓古诗词学习眼界,会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像在讲解《涉江采芙蓉》这一课时,教师要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志,体会诗歌的情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意志的理解、描述和鉴赏作为诗歌教学的重点,引导高中学生通过诗歌意境参与,建立健康的人生观,特别是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与苦难观。这首诗歌十分简单,写了一人一时一地一境。教师用"作者创设的意境由多个意象组成,有哪些意象呢?"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像"芳草"与"兰泽"音像,在诗歌中,兰与芳草一般指的是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让学生们想一想谁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芳草之类意象。从而感知到屈原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又在诗歌中把穿着、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具体情节与艺术手法,像"涉江交流,采摘芙蓉"以乐衬哀,"人在远方,心愿难遂"自问自答,彰显高洁与清幽的意志。"回望故乡,长路漫漫"的动作细节描写,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在意志分析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深入到作者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心境中,实现文本、作者与学生的三方互动。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在意境体会中不断提高,也会找到个人诗词学习技巧,提升未来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古诗词拓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发挥,与诗词学习密切相关。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教师要在课堂中时常转变诗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成为古诗意境的主动创设者。将注意力放在文字与画面的联系上,通过文字感知去想象画面。
像在讲解《归园田居》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画面美、意境美,加强情感熏陶,体会诗人的情感美与人格美。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让作者用诗意的方式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作者的"归"主要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四个角度去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这四个问题的指向通过文字想象出画面。像"从何而归"对应着"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表达着作者痛苦至深的情感。教师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在官场的工作、生活的画面,尝试理解作者的心情。"为何而归"的问题,对应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了作者的理由。让学生想象作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封建社会想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解。却不得政治腐败,统治阶级皆爱名利。促进学生将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积极表达出来,通过白话文语言的描述,让课堂氛围更好。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与见识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这样一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学生的参与方式多了起来,学习兴趣更浓。在接下来"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两个问题中,学生看到了美好的田园画面。在想象中,学生苦作者所苦,乐作者所乐,像参与角色扮演一样,从诗人的人生中走了一遭,岂能用"过瘾"形容。让学生在想象的引导下,用不同的方式在课堂中享受诗词学习,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手段,更是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让学生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和语言的美感。有助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端正个人语文学习观念,找到语文学习欲望,成为诗词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实践中积极创新,给学生全新的语文古诗词学习体验,能够让古诗词教学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丁东彦,赵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9,(8):1.
[2]陈易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75-77. 
[3]薛亚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2):265. 
[4]何秀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2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