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因素、危害及对策分析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因素、危害及对策分析

作 者:周云彦 (山东省莒县长岭镇中心幼儿园,山东 日照 276516)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园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但是目前社会上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与监督,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各项教育活动,我相信幼儿一定能在快乐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因素;危害;对策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而且0-6岁的幼儿正是性格、品质、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一生,决定着幼儿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幼儿园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但是目前社会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因素
(一)家长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观
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只想着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有出息,误认为会写很多的字、会算很多的题,自己的孩子就比别人棒。家长们却不能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而是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理念偏差,存在严重的生存竞争法则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教的多、认字多就是优质的幼儿园。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导致了有些幼儿园为了生存,利用读、写、算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内容,来扩大招生量,提升幼儿园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
当前,在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老龄化现象,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在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就显的力不从心,导致教学存在的"重教轻学,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现象发生。
(四)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国家不允许小学有入学考试,但仍有部分小学设有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入学考试的成绩对分班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促使家长选择过早让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在孩子升入小学后,一些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使得家长认为现在"跟不上"是因为在幼儿园没有打好基础。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各种弊端
(一)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幼儿教育小学化把幼儿封闭在活动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二)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
过早地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超越了他们的智力和心理水平,这样只会损害幼儿的心理发展。
(三)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果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或完成作业,违背了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了学习积极性。
(四)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不良习惯,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此外,刚上小学一年级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幼儿养成了不动脑思考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措施和对策
(一)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有关。幼儿园要大力宣传小学化教育的弊端,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幼儿园要端正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幼儿教育就要以幼儿为中心,不要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要,幼儿园举办者要规范办园理念,以《指南》为准绳,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所以幼儿园要通过在职培训、园本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四)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通过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幼儿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五)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一日作息等按照《纲要》的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旦发现仍有小学化的表现要给予惩罚,多多开展互评工作,对于没有小学化的幼儿园要给予表扬。另外,一些小学对幼儿园升小学的孩子进行选拔、面试也应该严令制止,这样才能有效的制止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
总之,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与监督,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各项教育活动,我相信幼儿一定能在快乐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2]余晓.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2006-05-02.
[3]陈爱萍.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00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