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作 者:李 琛 胡春婷 杨 颖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医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许多医学生的培养现状却出现了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医学生作为进入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的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许多医学专业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医学专业问题是优秀的专业知识。要处理好医患关系,就需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医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学生如何应对疾病和健康,还要培养学生对患者权利、需求和心理健康的关怀。但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方面,教学理念过于传统,课程设计不合理,缺乏对人文知识的重视教育,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医学院校应积极丰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应对策略分析
引言
新时期对新的医疗形势,特别是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医疗要求。因此,对于医学类院校,特别是医学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为了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未来社会贡献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转变医学教育观念,然后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医疗服务要求的人文教育培训模式,最终有效提高学校人文素质相关培训教育。
一、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高校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项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大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美育和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教书育人"的工作核心,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同时,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培养。高校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能力和道德为目标,以文科与专业相结合为目标,培养综合性、综合性的人才。做好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医患矛盾更加突出。除了体制机制、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外,医生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淡漠,一些医生把病人的健康当成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对病人缺乏仁爱,沟通障碍等问题大多是由医生人文素质的缺失造成的。提高医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人文精神,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当前医学院校园人文素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中人文元素的缺失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最直观的是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如学校景观、教学楼、走廊、路标、宿舍楼、体育馆、图书馆等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的硬件设施上普遍缺乏甚至没有人的因素。许多医学院校的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设计风格相同,没有加入人文元素。在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生活、学习的医学生,如果没有人文元素的装饰,自然不会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形象。学校人文元素景观和建筑营造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愉悦学生身心,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硬件设施中加入人文元素,一直是名校的普遍做法。实践证明,校园人文景观和人文元素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硬件设施缺乏人文景观和人文元素,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风、班风中人文知识学习风气的不足
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的制度和文化是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同等重要。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精神和班级精神建设是最有效的制度文化建设。高校的学风和班风建设,如果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是不完善的。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就需要把人文知识的学习氛围融入到校园氛围和班级氛围的建设中。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医学院校的校风、班风建设大多集中在专业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提高上,而人文知识的学习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校园制度和文化导致医学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落后,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医学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但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解决未来行业中的一系列疾病和医学问题,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办学计划,把人文知识学习的氛围加入到校风和班风建设中。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缺乏人文环境建设。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对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优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和教育医学生。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会实践、素质发展、学术科技等相关活动中,医学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和特点,积极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在广大医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为广大医学生的长期成功和发展贡献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武汉大学医学部坚持把"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医德修养、专业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把防病、治病、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职业责任。
(二)改革课程设置
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在我国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养和医学伦理学的高度统一,具有相同的道德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实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和宗旨。首先,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人才教育培养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两课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做好学生后期到医学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其次,高校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渗透方法的研究,将医学专业课程与社会学紧密结合,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医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处理好学习、交友、择业、人际交往、健康生活等问题,引导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迎接未来医学工作的挑战。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设一支文化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是教师,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为学生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扣。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首先要从教材入手,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知识,把人文知识的传播与课程内容高度结合起来,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其次,要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探索彼此之间的关系,共享人力资源,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最后,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的融合,把教师的相关成果转化为人文教学成果。它使教师成为步行人力资源的宝库,成为更高人文素养的示范者,从而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求。
结束语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的科学。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医疗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对当前的医学院校来说,要以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同时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情感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深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中,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影.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8(10):174-175.
[2]苏友利.高职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7,17(13):121-122.
[3]张丽影,赵红,李丽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8(08):233-234.
[4]贺卫卫,谢夏.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01):81-86.
[5]杨荆,李利华,洪仕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4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