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策略,大智慧 ——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
作 者:麦田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大耀完小,广西 贺州 542699)
大
中
小
摘 要: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意识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当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前言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通过相关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概念、用法之后,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进行应用型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以此来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小学教师如何准确的把握教学理念,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一、重视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重视基础教学,指导学生将基础概念和基础公式掌握清楚,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提供前提。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不断的强化自己的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并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强调基础知识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就得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对乘法口诀表有深刻准确的认识,能够准确的进行背诵和计算。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邀请学生进行快速乘法计算。"同学们,在之前我们都学习了乘法口诀表,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有同学自愿参加吗?"这时候会有学生主动站起来,教师随机的向学生提出"9乘6等于多少?8乘7等于多少?"让学生快速反应,准确的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在该同学回答完之后,继续邀请下一位同学进行快速的回答。像这样的课前复习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整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和加深了相关的乘法公式,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前提,有助于学生后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密切联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
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生活现象,从生活实践当中探索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情景当中,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不断的丰富学生的"解决问题"培养途径,首先需要合理的设计教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生活当中挖掘有效素材,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生活感知,体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情景。"同学们早上几点起床呢?你们能认识钟表吗?""请同学们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个钟表,谁知道现在钟表上是几点?""九点。""非常正确,如果我现在调换一下时间,同学们还能知道吗?"此时教师将钟表调至"十点三十五",让学生们进行再次的观察。这时,大部分学生就进行了错误的判断,此时教师在正确的引入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来进行正确的钟表认识。在教学之后,老师通过邀请学生自己来进行时间的调整,比如有的同学调整为"该同学晚上的休息时间",也有的同学调整为"吃晚饭的时间",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和回答,以此来加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价值。
三、提倡自主学习,鼓励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的教学重点任务之一,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理解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有效运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当中更是如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前提,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积极的进行教学改进,顺应教学理念的改革,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自身为主导作用,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学习价值,挖掘学生潜能。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教学目标以后,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展开自主预习,同时解决一系列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正确的区分和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来制作年历,充分的发挥小组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设计具有小组特色的年历,最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在讲台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既强调了学生个人的能力发展,也促进了小组间的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强化题目训练,捕捉关键信息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解题思维不够严谨,在进行一些具体的应用题解答时,往往出错率较高。究其原因,教师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审题缺乏技巧,不善于捕捉关键性的信息,容易忽略一些关键点,导致错误发生。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严谨性,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的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边读题目边勾画重点信息,进行认真思考,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例如,在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块梯形的果园当中,上底是11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80米,如果每棵树占地9平方米,则可以种植多少棵树?"在这个题目当中,由于计算的数字较大,学生可能在计算上出现一定的错误。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来认真地读题目,把具体的数字标注出来,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也做到谨慎仔细。并且给学生挑取典型的应用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明确这种问题的出题类型是什么,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首先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生活化的情景引入实际教学中,引领学生善于掌握并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通过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运用,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9,(11):223.
[2]林新妹.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30):82.
[3]简军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J].魅力中国,2019,(43):96-97.
[4]王必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