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作 者:徐 萍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3)
大
中
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迅猛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受教育者仅学习教科书和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科学地涉猎、搜集有用的资料,并具备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搜集资料对学习者的作用
(一)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在查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很容易吸引学生,让人产生联想,极大地铺垫和延伸了课堂上的知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改变学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被动式、接受式的,而搜集资料的自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不仅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运用,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是真正实现" 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过程,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有资料显示,在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一生所运用的知识总量中,学校教育仅占10%左右,90%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获得。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
(三)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独立获取信息,通过思维、对比发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被激发出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就会产生悟性和创新思维,创举才可能产生。
(四)学古鉴今,培养科学价值观
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收集信息的活动贯穿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生动的化学史料,如: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侯氏制碱法等,会被化学家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染,会领悟到:任何成果的根基都深深地扎在观察与实验的土壤之中,影响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几点具体做法
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一定的研究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搜集资料并不是盲目地查阅资料,它是问题意识下的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要能够发现、提出问题,有独立的见解、判断力,并能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反思。因此,探讨适合于初三学生学习的搜集信息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现有资料"的充分利用
教科书及教辅材料中,增添了许多关于生活、社会、科技气息的资料、拓展练习、调查实践等内容,大都新颖、有趣,是对课堂知识极为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如能结合材料的意图以及学生的状况适时地指导,如:提出阅读要求、解答阅读疑问,撰写小论文等,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起学生对资料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地、发展地去收集利用资料。
(二)建立资料袋
许多资料仅靠"查"是不够的,鼓励学生作学习化学的有心人,平时看书看电视读报时,若遇到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化学问题,马上记录或剪裁下来,装入化学资料收集袋中,日积月累,定会有不菲的收获。如:学生收集的"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饮用什么样的水最健康""家庭装修时化学物质的危害"等信息令老师们都大开眼界。学生们的化学素养悄然形成。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指导
1.查阅书籍。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容忽视,在确立了探究主题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科普杂志、字典、手册等,随用随查。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刚讲至水的污染问题,一学生马上翻开一本字典,上面水污染的事例无数,同学们竞相朗诵,比起老师要介绍的内容丰富、生动多了。鼓励学生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这种学习习惯,越早涉足越早受益。
2.上网搜索。运用网路搜集资料,进行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能及时得到想要的、最丰富且准确的信息。
3.观察搜集。观察是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在探究活动中,观察是对事实的最直接的认识。观察应有主动性、选择性、敏锐性。怎样通过观察来搜集资料呢?观察不是单纯的"观看"而应是积极的发现,要学会看门道,找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多变的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如:学生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多被"火星四射"这一奇观吸引,而忽视生成黑色固体及瓶中有水的信息的观察与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实践调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搜集信息。如: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啤酒生产过程等,这样收集的资料,真实、直观、深刻,胜于任何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科学的关注。
三、学会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资料、获取知识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结论或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归纳、验证、重组和利用,达到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
1.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互通有无,增大信息量,去伪取精,集思广益。我们的体验是:"资源共享"可使大家共同提高,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
2.实验探究:搜集的信息是否真实呢?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大胆验证。如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先让学生说出各自搜集的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正确,各组代表展示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相互提问、答疑,共同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我高兴地看到:有的学生设计的实验老师都没想到,有力地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
3.讨论归纳:针对学生提供的大量资料、素材,教师有针对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分析、比较不断将各种材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完善,从中发现必然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信息得以升华。既提高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欢愉。
4.信息呈现:学生们搜集的各种资料、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美化办成的手抄报,写出的图文并茂的小论文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不断提升他们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将会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出更精彩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