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作 者:孔繁杰
(内蒙古通辽市工业职业学校,通辽 0280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依赖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而中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中心,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教学需要学校深思,这就要求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引起一定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层次不清
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办公工具的使用并对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有着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其教学涵盖较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是无法抓住重心,不利于学生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由于不同的专业所讲授知识不一样,这就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学校仍旧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视课本知识讲解,忽视了对于教学实践的进行,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教师所讲知识与实践相验证,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不深,使得教师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水平了解不够也是教学内容不能合理选择的因素之一,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受到了教师教学的制约。
(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除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单一也是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作为知识的讲授者占据课堂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另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固定,教师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而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从而有效处理工作中的特殊情况,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工具使用不熟练,导致教师教学缺乏新意,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无法形成正确认知,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要求。
(三)考核评价模式单一
除了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考核评价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去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大多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另外,以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导致学习较差的学生容易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较为死板,只能应付考试中一成不变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利于学科实用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难以提高,同时难以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改革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一)引入分层教学
由于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故而教师应当注意对于教学内容的分层,从而有效改善由于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不同对于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着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根据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组间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基础,而针对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教师应当注意对其的特殊引导,通过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教学和对学生布置课前预备作业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提前学习,从而尽量使得教师教学能够同步进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计算机教学参差不齐的教学状况,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通过分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调动,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技能的掌握。
(二)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学工具也有了极大的改进,通过这些新型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当注意新型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对新型教学工具的熟练使用,从而使得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另外,相较于传统教学,新的教学更多的要求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对学生思考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使用,增加了计算机学科的实用性,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当注意对于教学实践的教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故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的问题。但是,教师除了对于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不能由于过度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导致教师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从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改革评价方式
教师还应当注意对于评价方式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教学重心发生一定的转移,注重对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从而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故而,教师在教学考核中应当注意学生平时教学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考核标准之一,从而对于学生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规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期末考核,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有着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改变对于计算机教学的传统认知。
参考文献
[1]王英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