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 者:罗晓慧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平龙小学 542813)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小学数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书面知识的记忆能力,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而今,小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而,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现实性、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生成新问题。
提出问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问题不仅要具有真实性,而且应有一定的思考探索价值,是学生在研究探索时能主动寻找与解决任务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对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有50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人,准备怎样租船?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这时学生会提出如下的问题:哪一种租船方法更省钱?同学们是喜欢大船还是喜欢小船?哪些同学可以自愿组合在一起划船会更开心……在寻求这一解题途径中需要解答者判断与尝试,以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成为一个数学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数学知识、概念、性质、法则的吸收、记忆和简单应用,是学会知识再去解决问题。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则是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各种信息和理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围绕问题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系列,让学生明确问题条件和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即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索,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擦分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交流、碰撞,从而使问题得到理解。例如,在教学:一间客厅长6米,宽4米。若要在房间里铺木地板,选用边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来铺,装饰这间客厅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这道题如果套用公式:"房间面积÷砖块面积=块数"来解答显然就不太恰当。事实上,许多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实际背景,或者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可以从美观角度出发,要尽可能少拼接同时要尽可能少浪费,还要考虑房间的走向,是按纵向铺的需要还是按横向铺的需要来计算购买,瓷砖块数也可能不一样。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问题之后,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三、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必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学习数学不是光靠机械重复的练习,还要培养兴趣;不是光靠记忆解题思路,而是靠自主探索,合作探索,靠对数学的理解与分析,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
过去课堂教学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公式、法则、定理,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完成题目的正确计算,而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需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让学生相互间动手、动脑、动口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同学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的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研究,最后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教师要注重引导、点拨。教师要了解、把握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辩论,同时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为绝大多数学生创造代表集体的机会,将小组共同认识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3、拓展练习。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也可以安排一些发展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总之,除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最新修订版
[2] 《小学数学教育》 2019 1-2
[3] 李爱华《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J]. 双语学习 2007年08期
[4] 马玉慧 周颖《数学问题解决系统案例分析及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