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作 者:赖远征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 5162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合理安排好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对于班内小组成员的划分也必须采取科学的方式,才能从学习能力和水平上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学习信心。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也要使学习任务的安排更加符合他们自身已有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运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为了让他们遇到困难敢于去挑战,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统一均衡的能力提高,为下一次知识掌握和小组活动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默契养成。而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能力的不断融洽,便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需要共同发现的数学奥秘。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去参与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调动,也就是说我们要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点,让他们去用更加专注的学习状态,去找到自身能力发挥的数学情境和环节意识。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活泼好动的学习特点,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第二章《购物》单元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本身并没有一定的购物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使他们从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本单元知识点的运用,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
在此过程中,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让学生进行半真实的购物活动,再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平时超市购物的经历,说一说自己具体购买了什么商品,什么价格,给了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找了多少钱,再请小组集体讨论交流,最后汇报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也进行简单而形象的指导,从而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既解决了本节课的主要问题,也使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科学划分小组成员
对于班内小组成员的划分也必须采取科学的合理安排,因为教师只有充分对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才能从学习能力和水平上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发挥出最正面的作用[1]。教师既要兼顾到每一个成员自身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同时也要使每一个小组之间都达到初步的平衡关系和能力上的大小等量差异,才能使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五章《方向与位置》的单元内容教学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运用到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针对小组座位的划分,教师便可以采取学生对于方向和位置的一定知识具体运用。"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的座位划分,首先,老师会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方向编号,针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我希望你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对于学生自己方向编号的分配,教师要根据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课堂表现状态等综合因素去进行编号的确定,要让学生既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让他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又不会感受到教师的特殊对待。
三、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当小组合作具有科学的分配之后,小组之间的分工也要变得更加明显,为了更好的使每一个成员都发挥出自身能力上的积极作用,小组之间的分工不仅要公平有序,而且要达到均衡的状态,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优秀便给予更多的工作任务,让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所以,对于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教师也要始终拿捏好一定的思维引导,要让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从他们的心理感受出发,进行自身合作和协助的不断进展。
我们在进行二年级下册第七章《时、分、秒》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课的内容,让他们在小组作用中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教师首先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在黑板上画出时针,分针和秒针,根据一定的时间指向去完成绘画。让学生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既锻炼了他们勇敢的自信心,同时也让简单的任务给予他们更多数学能力的锻炼和肯定,然后再由其他一个组员进行观察,根据组长所绘画出来的时间点数画在纸上,传输给另一个学生,让另一个学生在以口述的方式传递给最后一名学生,让学生在听到信息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听到的另一幅时间。不仅要求第一名学生和最后一名学生所画出的时间要相同,同时要与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完全一致。让学生在小组成员分工的过程中,即使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又让学生同样感受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和竞争意识的初步形成。
四、合理设置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同样在课下也要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小组成员能够互相帮助,使小组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有效。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也要使学习任务的安排更加符合他们的合作能力[2]。
我们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千克、克、吨》的单元内容学习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给予不同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在课下共同完成作业。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不同的重量单位,然后让组长以小组的成员进行角色的划分,每一个人代表一个单位的名称,然后教师再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事物重量表示,让他们以小组成员的数量安排去进行整体换算。在第二天的课堂知识回顾时,再进行集中的课堂检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任务的安排去认识到每个小组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既进行更多程度上的鼓励,也要进行一定错误的反思和引导,使他们在进行纠正的过程中,充分增加了小组合作之间的默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保持荣誉的积极性,踊跃地参与到小组共同的学习合作过程中来。
总之,采取以上的教学措施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意义,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角色和地位,然后才能使合作学习的效率更大程度地发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小组共同进行成长。在让学生促进综合能力调动的同时,也使整体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瞿红艳.服务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9)
[2] 王秀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