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
作 者:李丽萍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514011 )
大
中
小
本文为嘉应学院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018年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8JYJ109)成果。
摘 要: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才能真正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其素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案导学模式注重的就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主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有关学习计划的制定要达到自己初步制定的计划目标,这是完全依靠自己的一种行为在摆脱了老师的管控和教导之后,自己对知识主动学习主动理解,在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就是通过主动学习理顺相关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老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去积极指引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独立性与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性,最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 "苯酚"课题的导学案为例,探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苯酚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通过前面苯、苯的同系物以及乙醇等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探究意识和分析、对比的能力。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苯酚的性质的研究,学习苯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对乙醇与苯酚及苯和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的区别
【学法指导】对比苯酚、乙醇、苯的结构、性质,理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二、激趣诱思,结合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苯酚软膏的部分说明书:
推测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对苯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实验1】——苯酚的色态及溶解性
苯酚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纯净的苯酚是一种 色晶体,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苯酚往往会因部分氧化而略带 色,熔点为:40.9℃
(2)溶解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会与水形成浊液;当温度高于65℃时,苯酚能与水 。苯酚易溶于 、苯等有机溶剂
【思考1】苯酚有毒,有腐蚀性,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如何处理?
2、【实验2】——苯酚的结构特点
(1)醇与酚的比较
(2)苯酚的结构
苯酚俗称 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 官能团名称 酚类的结构特点
【延伸拓展】下列物质哪些是苯酚同系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
苯酚同系物有 ;同分异构体有 ,其分子式为 。
3、【实验3】——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弱酸性
各步反应方程式: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四、疑难设问
【思考2】通过上述实验,比较①H2CO3、② ③HCO3-的酸性强弱。
【思考3】结合上述实验,用事实说明酚羟基和醇羟基性质不同,酚显 性而醇显 性。
【延伸拓展】如何把苯酚和苯进行分离:
五、学习效果检测,完成以下练习
1.现有A.苯 B.甲苯 C.乙烯 D.乙醇 E.苯酚
a.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b.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 ) c.能与溴水反应的有( )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 利用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接 , 接 , 接 。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学案设计实施后的反思
苯酚学案的设计通过了解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苯酚这一新物质,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使知识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使用学案导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但一部分学生或认识不足、或学业负担过重,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办法,致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学案导学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案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关士伟.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化学学案设计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11)27-29.
[2] 宋卫卫.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11)34-36.
[3] 赵琼.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龙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00247-00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