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作 者:王根虎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学区兴隆学校 741002)
大
中
小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都是以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们看来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把德育这种手段渗透到学生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也是国家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把德育有效的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同时也为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策略探讨
一、从课本中感知德育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当中,语文一直作为必修科目被广大师生们所重视,由于在现实生活当中,老师和家长们常常用分数去评定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好坏,长久下去,就导致了学生们沦为学习的工具,我国所倡导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单纯的以"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是错误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们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和内容,向同学们传递一种德育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本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时常会接触到一些有关做人做事的文章,教师们在讲解这种文章类型时,需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含义来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小学正是学生们思想观念培养的黄金时期,若是在小学阶段全然不顾德育教学理念,而是一味的实行传统的应试教育[1],这样将会对导致学生在后期的学习生活当中沦为一台学习机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选自一些名家大作,其中有不少文章更是向学生们传达了积极的学习理念和生活理念。学生们在学习这些经典的文章时,常常需要细细品味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这些情感和理念对于学生们日后踏入社会有很深的启示,最后,学生们在学习完文章的理念和情感后,需要把从课本中学习到的理念和想法积极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在语文教学中传递德育教学观
在所有的教学模式当中,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见的。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语文教师经常会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单单是生僻字的学习,很多课本学习的重点是理解文章背后隐藏的深意而不是学习简单的生僻字。课本文章的选取都是基于是否能够对学生们的成长有促进意义。有深意有内涵的文章,需要语文教师在探索之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之后再向学生们传达。像是小学课本当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爱国的深刻含义,也能够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像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老班长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当中,为了让年轻后生们能吃饱饭费劲了心力。老班长在利用身上现有的工具做成了鱼钩,鱼钩的成功制作让后辈们看到了希望,当鱼成功上钩后,年轻的战士们欣喜若狂的呼喊着老班长,鱼最后做成了鱼汤分给了战士们,当一碗鱼汤递给老班长时,老班长却撒了善意的谎言谎称喝过了,在之后的日子中一直如此,最后老班长却因为缺乏营养安然的离开了[2]。通过深度挖掘文章的深意,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向学生们传达舍己为人和有担当的精神。学生们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之后,需要实际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增加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涵养
三、结合课外活动,宣传德育理念
学生们在学习完课本传递出的情感之后,为了学生们能更深刻的记住文章的情感表达,需要学生们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牢记。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讲解完一篇有深意有内涵的文章之后,教师需要策划一场和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活动的方式牢记这篇文章的情感意志。譬如,学生们在学习有关父爱母爱之类的亲情文章时,教师要重点强调父母的不容易,要让学生们从小培养一种感恩的意识。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作业的大概内容就是当父母回到家之后,学生可以给父母冲泡一杯暖暖的热茶,或者学生给父母端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让父母洗脚借此来消除一天的疲惫,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给父母砸砸肩,捶捶背让父母放松身心。这些活动方式不光能彰显学生们的孝心,还能让父母清楚的感知到[3]。这样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也能使德育的教学观念深深的激荡在每个学生心中。
四、增加教师的自身素养
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之国和礼仪之邦,五千年文化造就了我国对于德育这种教学观念十分重视,在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与其门下的七十二贤弟子一直为人称道,圣人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围的弟子,有些人很好奇为什么孔子能有这么多德行兼备的弟子,经过思考发现孔子自身的言行是影响弟子们德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像是我国古代的名著《论语》,这本书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当翻开《论语》这部巨著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自身修养。从孔子的案例可以学到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决定学生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学生大概会有一半的时间会在学校中度过,而在校的过程当中,大多数时间是和老师们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言行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当教师用粗鄙、肮脏的语言进行课堂内容穿插时,学生们在无形之中也就学会了这种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教师自身的修养决定了学生们的将来。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多德才兼备的弟子不是因为孔子有多厉害,而是孔子注意到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当然,言行的影响有时不够深刻,还需要教师们积极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结语
小学是培养学生言行举止观念的重要时期,课堂学习到的一切,其中包括课本的内容、教师讲课时的谈吐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所以要想培养好学生,必须要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这几个关键因素中去。
参考文献
[1]陈红.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7,6(13):218-219.
[2]杨思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J].成功:中下,2018(20):52-52.
[3]杜露英.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校园:阅读版,2018(4):15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