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作 者:张小燕
(安徽省安庆太湖县新城小学幼儿园,安徽 安庆 2464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近些年啦啦操运动的迅速发展,接触啦啦操的人群层次也逐渐扩大,啦啦操是一项能够体现阳光、健康、积极以及向上特性的运动,同时也符合当前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能够满足广大幼儿身心的发展需求。本文简要分析目前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可行性,然后主要探究在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啦啦操运动;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课程逐渐融入到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而啦啦操就是其中的一项。啦啦操属于健身体育项目,同时更是一种对于幼儿健康发展有益的有氧运动,其中包含了音乐、体操以及舞蹈等多种元素。在幼儿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通常是以室外活动、课间操以及基本动作练习为主,这样的运动通常身体负荷较小,并且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但是啦啦操的运动负荷较为适中,能够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我园的现有条件,即活动场地、师资、学校意见以及家长意愿等方面分析,在我园中开展啦啦操运动是十分可行的。
一、在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功能价值
众所周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的体育锻炼则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曾明确地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及户外游戏",在这种形势下,在幼儿园中发展啦啦操运动,十分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全民体育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在幼儿园开展拉拉操运动,符合幼儿园体育发展的需求。传统幼儿课的运动密度较低、运动内容缺乏科学性以及课程形式较为单调,这些不足之处正是幼儿园体育发展改革的需求所在。而啦啦操是一项欢笑运动,时刻都洋溢着活跃、欢快的运动气氛,而这种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符合幼儿园体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啦啦操运动离不开音乐的配合,节奏感和爆发力极强的拉拉操音乐可以给幼儿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乐感、陶冶幼儿的情操。除此之外,开展啦啦操运动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塑造幼儿的精神品质。幼儿可以在拉拉操团队项目中学会互相欣赏,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培养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功能价值还是十分积极的。
二、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舞蹈啦啦操,培养幼儿乐感
在幼儿园啦啦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舞蹈啦啦操环节,应根据幼儿自身实际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幼儿运动的音乐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乐感,不断增强其对于音乐旋律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幼儿领悟音乐的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在舞蹈啦啦操学习中对节奏把握的能力,最终有效的提升舞蹈啦啦操的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在舞蹈啦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体会节奏以及节拍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动作与乐感这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真正的舞蹈啦啦操表演,是要面向观众的,是为了能够展示舞者的身体美感,并不是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教师在舞蹈啦啦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使幼儿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旋律带给自己的美感。
(二)组织花球啦啦操,强化幼儿素质
在幼儿啦啦操运动教学过程中,创编花球啦啦操的要目的就是锻炼幼儿,通过加入一些有趣、欢快以及简单的配合动作来吸引幼儿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幼儿进行锻炼的兴趣,同时发挥幼儿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合作的默契。通过队形变换、层次变化来突出啦啦操动作的表演性和趣味性,强化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花球啦啦操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拉拉操的特点,让音乐主题选择音乐风格,使得节奏点能够与拉拉操技术特点进行匹配,从而展现幼儿们阳光活泼、乐观向上的一面。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快乐的歌》作为基础音乐,随后结合加入音效、改变音速等手段达到欢快、活泼的音乐效果,然后结合划分的音乐段落创编花球啦啦队的队形变化以及成套动作,如正三角形、菱形以及圆形两行排交错、两竖排相对等基础队形融入其中,实现一个完美的编排效果,带来鲜明的视觉冲击。因此,在幼儿园啦啦操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编花球啦啦操运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课间的活动内容,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敏性以及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幼儿能力
随着当前智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应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在幼儿园啦啦操的教学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跳舞,还要教给幼儿如何才能跳好舞,也就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对于啦啦操教学而言,啦啦操的动作较多、技能较为繁琐,有时教师一两遍的动作示范难以让幼儿快速、高效的掌握动作和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当中的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元素,将幼儿带入到生动、形象的啦啦操教学情境当中,吸引学生学习啦啦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慢速播放、暂停播放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清晰的观看啦啦操的分解动作,从而加深幼儿对于啦啦操动作以及队形的理解与记忆,也能够避免教师重复为学生示范动作的现象,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总而言之,幼儿园啦啦操运动教学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内容,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在幼儿园中开展啦啦操运动教学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啦啦操教学的价值和优势,创设多种啦啦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啦啦操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幼儿园啦啦操运动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娜. 武汉市幼儿园发展啦啦操的可行性分析[J].读书文摘,2017,(02):43-44.
[2] 王志斌.学校开展啦啦操课程可行性[J].幼儿园教育,2016,(03):32-33.
[3] 郑良忠.影响小学啦啦操运动开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素质教育,2016,(12):43-44.
[4] 武伟.探究舞蹈啦啦操教学的乐感训练[J].智库论坛,2018,(38):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