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聚焦学科素养,彰显语文魅力 ——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聚焦学科素养,彰显语文魅力 ——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作 者:刘永廷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寨头学区张家庄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505)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逐渐渗透进各个教学阶段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翻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来合理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课题。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语文;培养途径;教学策略
基于立德树人以及培养学生形成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所需品质的要求,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其主要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这三个主要方面。虽然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并没有将其很好地吸收和融入,因此,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建议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由此,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然后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进而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促进学生日后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以及教学的基础,发挥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通常来讲,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即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根本核心,同时包含了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以及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思想,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小学生们感受到小学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顺应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语言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要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不能够一蹴而就、拔苗助长,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简单,难以直接理解教学过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此时,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动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创设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于课文思想情感的认识。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和扮演小狐狸分奶酪的情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外,还要能够采用适当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如,有位学生在扮演小狐狸的过程笑着说道:"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通过昂头、抬下巴、微笑等动作将小狐狸分奶酪的态度和神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不仅营造了宽松、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加深了扮演者对于文章情感的认识,锻炼了扮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
(二)营造阅读环境,增强人文底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内容外,还要基于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阅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经典句子或者优美的成语词汇,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积累经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人文素养也会逐渐形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拓宽阅读范围,精选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课外文章或者书籍,挑选一些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阅读特点的素材,以此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如;寓言故事题材的有《伊索寓言》、童话故事题材的有《格林童话》、自然科学题材的有《十万个为什么》等,都是符合小学生阅读特点的书籍,小学生阅读起来也会很有动力。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强化了对于词汇、句子的印象,逐渐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拓宽了知识范围,丰富了文化底蕴。
(三)丰富教学形式,发展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个做人、做事的道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结合这则寓言的实质道理去透析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于这则寓言的道理理解的更加深刻。如,案例"假如小明沉迷于玩游戏,荒废了学业,小明该怎么办?"此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表达出"立即停止游戏并努力学习,亡羊补牢,提高学习成绩"的说法,同时进一步深刻的意识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寓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贯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学习能力和行为品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志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素质与素养,2017,(02):12-13.
[2] 宋雨欣,王金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青春岁月,2016,(21):43-44.
[3] 王曲玲. 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教育,2016,(0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