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作 者:王有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第一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教育者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改善了传统的以书本固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成为了当前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践途径
前言
高中地理课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必须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思维、地理能力和地理意识,不断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开展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新时代下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展开讨论。
一、引入思考问题,启发思考意识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旨在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通过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考,强化地理思维意识,从而为地理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具体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首先需要教师正视当前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积极贯彻和落实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个人的学习地位不受控制。所以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必须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开展积极的思考,明确问题的种类和内涵,进行自主思考。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合理的导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在进行后续的教学,将会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地理逻辑能力,改善传统的教授法。比如,"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东升西落和白天黑夜的循环是什么情况导致的吗?它们跟地球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非常好,那么具体是哪些运动呢?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分析我们的地球现象,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在简单的导入过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预习课本的过程当中通过勾画重点,认真思考问题等习惯,完成了教师遗留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
二、强化小组讨论,加强自我提升
个人的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表现的尤其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学习的主人翁,将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在自身手中,并且要用于发表个人的想法和见解,敢于对不理解和怀疑的知识提出质疑,大胆的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因此,当下的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言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由于每位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量有所不同,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地理教学,以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学习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围绕"常见的天气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在练习本当中进行记录。随后邀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书书写,与全班学生再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有的学生写出"风、雨、雾",接下来的其余小组依次进行了补充,将"雷、雪、冰雹"等进行了相关的补充,充实了学生的知识认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了身边的天气类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是符合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注重培养小组合作能力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积极实践。
三、更新教学资源,丰富资料搜集
随着当前经济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教育投资的力度逐渐加大,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工具,强化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认知,培养了较好的处理问题能力和实际知识运用能力,收获了满意的结果。因此,教师合理的运用相关教学资源,构建地理教学平台,帮助学生丰富教学途径,同时还能够收集各式各样的地理资料,给学生构建较为全面的地理知识网络,引导学生高效的进行学习和复习,完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山岳的形成"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软件给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山川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想要继续学习的欲望。再通过一组"山脉形成"的动图展示,让学生以直观的思维去认识地理构造,对我国的地理情形也会有较深刻的印象,是帮助提升理解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的方法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搜集地理知识,丰富教学途径,更新教学手段,以便为培养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新一代高中生提供依据。
四、融入生活实践,构建知识网络
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要求学生注重课本内容的掌握,更要求学生以联系生活实际为目标,重视实际生活与知识的运用。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知识的实用性,达到"学有所用"。这就为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也需要做行动的贯彻者和实行者,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要求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现象,对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例如,对"人口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就当前的人口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呢?父母辈的呢?这些都是与我们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究竟人口的变化包括哪几个方面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经过探讨以后,我们总结出人口的变化主要由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和人口问题三方面组成,请同学们将具体的分类再进行填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严谨地理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得到了强化,完成了教学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需要教师予以重视,采用新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胜楠.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整合探究[J].读与写,2019,16(36):195.
[2] 张红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究[J].数码设计(下),2019,(10):341.
[3] 石挺.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J].考试周刊,2019,(80):12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