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 者:张学军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民族中学,浙江 丽水 3233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新颖的教育理论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与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简要分析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学为中心;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学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且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这种方法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在课堂中彻底的解放出来,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能够将人文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经过实际的教学时间调查可知,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历史教师要以"学为中心",逐渐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科学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位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看来,最高的教学技巧就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学会利用和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鲜的知识;而获取知识的本质就在于学生能够发现真理并且解答疑问。因此,教师要尽量地使学生能够看到和感觉到、触碰到学生不懂得的事物,在学生面前科学的提出疑问,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内心产生疑问呢?本文接下来就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美国的政治心脏--华盛顿》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当教师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然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提问各种问题,教师则将学生发言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关键字的形式记录在黑板上,随后教师与学生之间供讨论和分析,总结和凝练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即1:华盛顿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的首都?2;华盛顿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有何表现?相信以学生现有的基础和知识储备能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详细的观看课本,然后在课本中圈画出关键字,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将书本由薄变厚,即针对关键字产生恰当的疑问。比如,教材上说华盛顿成为首都的原因,除了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之外,还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可以产生疑问;"优越的地理环境具体体现在哪里?而特定的历史条件又会是什么?" 此时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通过自主搜索知识、查阅文献以及上网来查找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资料,也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产生疑问,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实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多动口、动手以及动脑,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参与、解决问题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在地理知识的相关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实践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夯实基础。比如,如果教师要想减少学生对于地图的陌生感,那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填图游戏比赛,看哪位学生能够又快、又完整的填图。或者教师可以组织拼图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中国地图拼好,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地图的感知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地图的记忆程度,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就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一切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通过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教学"经线与纬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乒乓球上画出"南极"和"北极",这就类似于地球仪上的南极和北极,然后再让学生画出经线和纬线,进而分辨出东西和南北半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环节能够加深自己对于经线和纬线这种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模式,强化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创新教学模式成为了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容量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很难将方方面面都提及到,相反还会占用不必要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适当的摒弃繁琐的教学内容,创新添加教学模式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强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南方地区》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拓展与南方地区相关的地域知识和文化,比如水乡孕育的城市有何种风土人情?富庶的四川盆地又有着怎样的气候?通过添加法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进而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学习型社会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燕. 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2017,(02):12-13.
[2] 孙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3,(08):21-22.
[3] 陶新祥. 试论人文价值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54-155.
[4] 张云珍."学位中心"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教学技巧,2019,(03):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