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互文性阅读教学的误区解读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误区解读

作 者:王观峰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415500)

 摘   要:本论文提出了"互文本阅读教学"的概念。论文全面的介绍了何为"互文本阅读教学";提出互文本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再次从构建原则,构建误区,文本的引用和文本的使用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文本解读;教学误区;语文素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引导学生语文阅读必须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能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的运用意识。" 因此,为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为加强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寻求更新、有效的文本解读方式。
一、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根据语文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并据此确定出正确的阅读主攻方向,有意识地选取与课本内容对接、有关或能表现课文内容的文本,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择优性原则
面对读物中珍珠鱼目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成分同在的状况,参照文本的选择必须按照择优性原则,认真慎选高品位、高质量的文本,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示范性,是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知识与写作知识的助手;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语言能力是社会每一个学生的要求。
(三)有效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教学的某个目标达成而根据需要对文本整合或取舍,选择添加某篇文章作为"例子"来加运用,说明,从而取得更丰富的"合效"。但这个选择是有极强的目的性的,即为阅读教学服务。所以教师进行互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提供对课文研读有益的文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文本要为课程目标服务,营造高效的课堂。
二、互文性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泛化
选择"研读课文,深化主题"这一活动服务每一篇选文的背景都有可能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存在,如果处处想开发,事事要联系,无疑会讲不胜讲    
案例分析:一位教师在执教课文《三顾茅庐》时,先让学生看诸葛亮的相关图片,介绍了诸葛亮的生平。教师的课件做得十分精致,关于诸葛亮平生的故事也讲述地动听。紧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出师表》中的一段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由于文言的解读障碍,师生花了10分钟才基本读通。接着老师又花了十分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段。在没让学生感悟刘备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时,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临近下课了,教师又出示课前精心预设的一副对联"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刘玄德精诚所至邀奇才;一心为国,雄才伟略,诸葛亮鞠躬尽瘁谢知己。"学生初解对联还需要花时间。孤立起来这些资源都不错。对教学资源不加选择、广为开发,必然达不到深化主题的效果,反而会使主题淡化学生视野。
(二)偏离
案例分析:《将相和》
师:同学们,我有一副对联想送给大家,上联是"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下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副对联中出现了四个人物,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机智地完璧归赵,立下大功!
师:讲的真不错,那其他三个人是谁呢?
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教师只好自己解说
师:魏无忌是唐太宗时的名臣魏征,以勇于向皇上进谏而闻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内兄,也是一代名臣。司马相如就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写了我国历史上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听课老师愕然
显然,教师设计的这个导入只有一个相关点"相如",但难点却很多。不仅有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魏无忌、长孙无忌和司马相如,而且还有很复杂的历史背景:为什么是"彼无忌此亦无忌"?为什么又是"名相如实不相如"?显然,这副对联的难度是学生难以接受的。而且,教师还出现错误!对四个历史人物张冠李戴:魏无忌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信陵君,而司马相如是汉代的著名文学家,与司马迁并非同一人。
(三)乏思
如果只是学生沉醉于其他文本而带来"哇"声一片的课堂轰动效应,教学过程就不可避免地在课件上漫游,耽搁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互文性阅读教学固然是好的,但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其他文本,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案例分析:《台湾蝴蝶甲天下》
在学生研读这篇课文时,教师插放了一个配上音乐的"蝴蝶"课件:现实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远处山岭含翠,进出泉水叮咚的一派美丽风光;然后便是在百花斗艳的花丛间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接着,成群结队的蝴蝶出现了,既有远望如一片彩霞的景观,又有近看相互追逐的特写。这期间自然少不了几只形态各异、色彩奇特的蝴蝶,引来学生的一片惊叹……课件放了五分钟,教师便让大家读课文。但是看得出来,学生还没有从美丽的课件中回过神来,大有"乐而不思"的意思,有的目光不再课文上,有的还在和同桌悄悄议论刚才的课件。同样是教这篇课文,另一位老师提供的参照文本(课件)是在简短的全景扫视之后,重点展示了八种不同形态、颜色的蝴蝶,并同时要求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重点介绍的"兰屿黄裙凤蝶"、""皇蛾阴阳蝶、"蛇头蝶"和世界精品"大红凤尾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各是课件中的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参考文献
[1]蒋蓉主编:《语文教学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吕叔湘著:《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余文森:《名师怎样观察课堂.中学语文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人民教育》编辑部:《中学语文模块备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5]孙建龙主编:《语文教学案例》,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