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 者:李 坤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大
中
小
摘 要: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旨在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好的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实际课堂中进行教学改进,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策略
前言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比如有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做题的时候不会运用公式等,针对学习实际,作为教育者就需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适当的改变,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从物理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意义,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其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一、重视课堂导入,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速度,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旨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如果直接学习知识的话,理解能力达不到较高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性较差,不能快速的掌握知识,延缓了教学速度。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提供了前提。因此,教师为了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的讲解,首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例如,在教学《重力》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的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们开展思考和讨论。比如,教师拿起一只粉笔,让粉笔自然掉落,问学生"同学们,粉笔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呢?相信同学们以前也了解过,谁来简单解释一下呢?""是因为粉笔受到了重力的影响。""非常正确,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是探究重力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保证了教学效率。
二、进行实验探究,强化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单纯的依靠课本知识来进行学习的话,掌握的知识都存在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对学生的潜力开发也达不到期待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授一些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将每一步都了解清楚,掌握物理规律,增强知识记忆。比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实验,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合理安排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摆放小车,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数据的计算等,先分配好任务,再让学生依据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有序的实验操作,最终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出正确的公式。实验探究是强调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的手段,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进行合理的运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素质教育的学生而努力。
三、工具辅助教学,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指引学生正确进行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是巩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重点是要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深入挖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不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困难,可以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艺术的使用,合理运用生活工具辅助教学的方法来开展。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强化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并能利用生活现象来解释。比如,老师先用黑板擦擦拭黑板,问学生们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为什么存在,再用黑板擦与纸巾之间进行摩擦,感知两种摩擦之间存在的异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发动思维,运用身边的物品来自行进行摩擦力感知。有的同学用橡皮工具,分别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摩擦,并得出了在毛巾上摩擦要比在桌面上摩擦使用的力气大,根据学生的结论,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想象生活中存在的其他摩擦力,进一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四、开展专题学习,提高学科认知
除了给学生讲授知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充分的践行当代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散思维,获取学科之外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还需要合理的运用教学工具,给学生开展相关的内容学习,让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形成框架结构,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概括,提升整体的逻辑思维性。例如,在《曲线运动》学习时,教师针对这一章节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构造整体的思维导图,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也比较高效。比如,首先将"曲线运动"分为"定义、产生条件、特例、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在特例中进行具体的"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的教学,并结合生活知识来进行解释。比如"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有"飞机往灾区运送物资时,将物品从空中抛出。"等等。通过对专题的学习,将更有助于学生总结知识点,全面概括知识网络,提高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物理学科较为抽象,学习的过程也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教师善于转变教学思想,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措施,扭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学科知识背后的乐趣所在,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质量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思义.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浅谈[J].南北桥,2019,(17):75.
[2]杨应斌.浅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J].数码设计(下),2019,(9):49.
[3]饶建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9,(10):243.
[4]黄厉剑.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1):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