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 者:高晓燕 (安徽省颍上县第二中学,安徽 阜阳 236200)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多,知识点也比较复杂,而高中生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味关注完成教学内容,并没有注重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的历史知识年代较为久远,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由此导致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呢?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说。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各种方式的思维导图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翻转课堂;运用
引言
近几年来,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学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运用进了很多的新教学方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应用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得到使用已经十分常见了,本文就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阐述,最后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之后,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十分传统,采用的教学方式依旧是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地位得不到体现,如果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板书讲解,那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效率会十分的低下,如果学生无法获取到更多的新知识,也就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了。并且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都过于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授,课堂教学氛围十分僵硬,忽略了对学生兴趣感的关注以及思维的引导,导致课堂浮躁乏味,缺少互动。因此,如何运用课堂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已经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兴趣提高了,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思维导图策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建立起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一个好的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自己的好奇心,可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二、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作为现如今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之一,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的关系图,所以,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到教学当中,不但能够对学生思维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而且能够在该过程当中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益。在此背景之下,思维导图逐渐得到了不错的发展,而且其应用的范围逐渐变得越来越广。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师将有关知识点与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进而实现高效教学。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思考,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极大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创新。
三、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课前设计
分析高中的历史课本之后,我们会发现,相比于高中的历史课本而言,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更加复杂,众多的文字资料覆盖了图片,如果教师不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很难听懂知识点,也就无法将这些知识点连贯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为学生提供预习的知识框架。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历史的农业部分的讲授中可以运用点面、远近等思维方法,先抛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问题一:农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什么?",问题二:什么重要农耕工具的发明可以带来文明跨越式的进步?"之后再加入了课堂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给出关于这节的思维图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逻辑性大大提高。
(二)课堂实践环节
首先是确定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与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随后,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供思考环境,以课题的思维导图结构做为核心并组织本节课的教与学,引领学生进行各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或交流学习成果。
(三)课后延伸环节
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收回来,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实现碎片知识系统化。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以学生自我构建为主,主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观看微视频、完成课前学习导案的基础上进行初次反馈构建,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构建,属于微观构建;二次反馈构建在课堂上,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不仅反馈基础知识还进行提升,二次反馈构建注重知识盲点、中观与宏观体系的呈现。课堂结束后,并不是真正结束,还应当有所延伸,教师要提供巩固性练习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结束语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又被称之为心智导图教学法,该方法可以达到将抽象化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构架的目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将学生的右脑技能调动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大脑思维对知识进行框架构建与思考。高中历史翻转课堂中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应该加强思维导图模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玉滢. 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陈少谊.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素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0):102-103.
[3]刘慧.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4]官亚文. 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