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趣味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趣味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 者:张远箭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大客小学 514461)

 摘   要: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走神。于是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承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原则,设计趣味化课堂教学,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效应用;课堂教学
前言
心理学相关研究证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但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兴趣也是非常广泛的,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被表扬心理。从小学生这一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应该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以趣激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这同时也是新课标教学要求。
一、巧设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对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抱有强烈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的持续时间短。一节课几十分钟,我们如何应用好学生短暂的兴趣点呢?这就需要依靠课堂导入了,精彩有趣的导入往往能够问课堂"投石问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趣"首先体现在课堂导入之趣。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知识时,笔者尝试了如下课堂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形王国的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他们就藏在这些图片中,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实物图,闪烁实物表面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部分。)?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此时学生显然已经兴致高昂,我们再趁势导入新课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于课堂之上。
二、游戏教学,实现教学课堂的趣味化 
小学生好动贪玩,喜欢游戏,这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也是共性。结合学生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教师也可以借助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融于一体,实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和深刻地理解认识大月小月,并掌握各月天数,我们可以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设计一个游戏环节:老师报月份大月请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请女生起立。借此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使知识得升华。为了拓展应用,开发智力,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猜生日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日。
三、生活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生活与数学知识是相通的,数学知识基本来源于生活,但又应用于生活。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他们除了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之外,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也非常有自信,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他们熟悉的事物,那么他们便可以畅所欲言。因为这样的教学互动能够最大程度地唤醒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趣味教学法启发我们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节知识的时候,笔者与学生进行如下互动:
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呢?有的学生说:"妈妈给我买的雨伞是三角形的。"有的学生说:"我们班里的流动红旗是三角形的。"还有的学生说:"五角星的角是三角形的。""我们家里的帐篷也是三角形的。"其次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生活物品的共性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定义,指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点。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还可以再次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应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总能发现生活的细节,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各个部位应用到了。"也有学生说"篮球架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还有的学生说:"电线杆、衣裳架也都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既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发现数学知识的另类魅力,从而更有兴致地学习数学。
四、引入比赛机制,让课堂趣味持续发酵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性格还是价值观,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基于学生这一性格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性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设置相同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题接力赛。通常以4人为以小组,每个小组一共12道习题,每位学生完成3道,第一名学生完成前三道后第二名学生才能开始继续答题,以此类推,完成的又快有正确为获胜小组,获胜的小组每人能得到一颗小红花,每个学期结束时,获得小红花数量最多的小组成员作业减半。通过这样的有奖竞争,学生的求胜意识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并且在这样的竞争中,学生能够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小组合作中只有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赢得比赛。在后续学习中,小组成员也更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正如布卢姆所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趣味教学法正是启发我们教师将数学内容变得有趣,让趣味化教学成为激活课堂的有力推手,让学生真正在数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张小利.谈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51. 
[2]李太山.试论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