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应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阅读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阅读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 姜 龙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下李朗小学 518100)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给我国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将其完美地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现状,最后从多个角度对巧妙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想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于帮助我们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优化教学效果[1]。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不少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来说,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和小语文的融合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其中比较突出的应用价值如下:
(一)符合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巧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悟世界的美好,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违背了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2]。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播放一些语文欣赏或者语文创作的微视频以及PPT等,可以使得小学生的想象力获得天马行空般的自由释放,再加上小学生本来就对动态的图像类的东西感兴趣,所以非常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
(二)创设良好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进入状态。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生被动地听讲,往往难以实现对于语文素材的情感共鸣,进而会丧失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塑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小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情感共鸣[3]。比如,小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难以精力集中,此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和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小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非常敏感,也带有"天生的兴趣",因此能够使得小学生快速集中精力,进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三)增加知识容量丰富课堂形式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语文教师能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案例,进而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资源,这对于增加知识容量有着十分重大的帮助。其次,通过PPT以及微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静态化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这样对于加强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语文技巧的掌握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使得课堂形式更加丰富,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课堂因为板书的写作带来的时间的浪费,因此可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4]。
(四)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说,其内部学习动机还不够强大,外部刺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能够通过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给予小学生较大的刺激,因此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将本来比较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充满色彩,对于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文本还可以借助于视频进行讲解,这样能够降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对于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兴趣有重大帮助[5]。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质量的对策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融合与应用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得出,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质量的具体对策如下:
(一)结合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应用来说,提高信息技术的制作水平,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6]。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熟记于心,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着教学目标来做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更加有的放矢。比如,在《蝙蝠和雷达》这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生可以对蝙蝠和雷达有基本的认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真正见过蝙蝠和雷达,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着这个教学目标,制作一个关于《蝙蝠和雷达》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来对蝙蝠和雷达进行生动形象地说明,这样就可以使得小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分析学生学习特点提升信息技术实用价值
通常情况下来说,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在认知和思维方面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他们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接受,而对于形象直观的信息更感兴趣,也更加容易集中精力。所以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必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进而深入分析小学生学习特点,提升信息技术实用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在信息技术的素材和形式的选择上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小学生的认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习了解爬山虎是如何能够稳固地攀缘在墙面上的,对于偏爱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对爬山虎的构造进行更加形象化的展示,这样就可以变抽象的问题为形象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实用价值,使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关注小学生差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来说,小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比较好,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则有些落后。因此在微课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必须要关注到小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要考虑到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准,既不能只关心少数学习比较好的小学生,也不能只照顾到学习比较差的小学生,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对所有的小学生进行兼顾,这就需要小学生教师努力关注小学生的差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比如,在《暮江吟》和《题西林壁》这两首古诗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的读音以及字面意思进行基本的讲解,让小学生对于《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的基本意思有一个基础性的理解。然后教师再通过微课的形式指导小学生对《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的写作特点以及思想情感进行讲解,提高小学生对于上述两首诗歌深入理解。对于那些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够正确掌握《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的读音以及字面意思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下再次对其进行教学,也可以将相关多媒体课件分享给小学生的家长,帮助小学生课下对古诗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四)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差,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农村小学应该多加强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班+网上培训+考核"的方式加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另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信息技术的相关教育和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提高自学的能力,自己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克服困难,做好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符合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创设良好情境,实现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加知识容量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兴趣。虽然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了普及应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其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从多个方面综合采取有效措施,结合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分析学生学习特点提升信息技术实用价值,同时注意关注小学生差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并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平等师生关系。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建敏,孙雪梅.试论小学生语文阅读欣赏能力的提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29-38.
[2]郝淑菊.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24-135.
[3]黄选海.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104-105.
[4]吴珏.试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成才之路,2018,18:87.
[5]杨朝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J].学周刊,2014,07:185.
[6]谢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应用[J].学周刊,2019,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