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案
作 者:张 竹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000)
大
中
小
摘 要:如今我国教育部门持续加强对贫困生扶助政策,各大高校也开始增加贫困生招收数量,但贫困生在学校中与其他学生相差较大,最终导致贫困大学生逐渐形成心理健康问题。而作为一名医学专科教师,在以下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展开全面分析,继而提出应对方案,旨在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应对方案
自新课改等教育改革诞生后,各类高校都适当扩展招生规模与数量,其中贫困学生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如今在我国高校中贫困生大约能够占据30%左右,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对此提出补助政策,但由于家庭、性格等多种原因,不仅会导致贫困生心理形成严重健康问题,也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就需要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切实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对贫困生造成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在贫困学生成长生涯中,家长是导致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开始改革发展,很多地区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开始有所上涨,但过于偏远地区生活水平与质量还保持原有状态,而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来自这些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下岗工人,家长为了让子女未来生活更加优异,都省吃俭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金,但是很多贫困学生在开始学习后,就一直想通过自身发展为家长提供回报,但大学阶段学生在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都不够成熟,在面对无法承担经济压力时,就会进一步增加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严重[1]。
(二)性格原因
在高校之中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在日常吃喝、穿搭等多方面,都与其他学生之间差距较大,而这时学生都存有攀比心理,其他学生再开几句玩笑,就会导致贫困学生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当这种自卑心理诞生后,就会导致贫困大学生越发喜欢独处,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喜欢与人沟通,也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之中,久而久之就导致贫困大学生像贝壳一样,将自身包裹在坚硬外壳之中,永远都不会主动出来探索环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方案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在现代高校中通常都会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设立相关部门,以便于第一时间掌握所有学生心理状况,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也能够立即制定解决方案。因此,现代高校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渠道:(1)可以在高校中开设心理咨询室,并组织校内医学专科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师,而心理咨询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明白心理问题与发烧感冒等普通疾病一样,都需要及时看医生,这样就能够让所有学生了解并不是去看心理医生,就代表自己精神有问题,或是会被嘲笑,从而促使其在感觉心理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能够积极主动到心理咨询室中寻求帮助。(2)可以利用如今时代下,各类先进技术扩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如: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是通过手机中交际APP,如:微博、QQ等,这样就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心里保障,使其在咨询过程中不用担心自己身份暴露,而且如今很多手机APP都具有匿名功能,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将内心问题全部表达出来,还能够使学生在其中适当疏泄内心情绪。当心理咨询师在其中发觉贫困大学生心理出现些许问题时,也能够通过平等身份对其展开适当引导与疏通,从而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与问题。(3)可以在高校教育课程中,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开设教育课程,或是在其他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相应保障,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树立良好心理状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
(二)完善贫困学生补助体制
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产生健康问题关键,就在于经济方面较为窘迫,因此,为了能够在根本解决此类问题,就一定要适当完善贫困学生补助体制,并扩展补助资金渠道,从而为更多贫困学生提供帮助。除了目前现有奖学金与助学金外,还可以开设勤工俭学、特困补助等项目,在评选补助名额时一定要确保评选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为更需要帮助贫困生提供帮助,从而在最大化减轻贫困学生心理压力同时,帮助其能够顺利毕业。
(三)营造和谐积极校园氛围
在普通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校园氛围有着关键意义,而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这种意义更能起到翻倍的作用,因此,高校就可以营造和谐积极校园氛围,从而为贫困生成长提供基础保障。首先,需要加强对于文明班级、寝室等方面建设力度,并着重发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部门主要作用。其次,可以在贫困学生学习过程中组织多种社会活动,使其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提前适应社会中激烈竞争。最后,可以在活动之中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使其能够在其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发挥出贫困生自我价值同时,让其他学生了解贫困生的能力,促使校园氛围更加和谐。而贫困大学生在持续锻炼与磨炼过程中,就能够促使平日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在预防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提高其自身整体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怎样切实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已经变成相关教师主要工作,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实际行动缓解学生压力,并以此来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完善贫困学生补助体制等应对方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在促进贫困大学生未来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解艺颖, 武洋. 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J]. 农家参谋, 2018(3):160-161.
[2]冷德生, 侯润楠, 杨玉赫, et al. 从家庭经济状况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3):7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