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PLC控制技术为核心,创新机 电专业实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作 者:孙朝阳 周 颖 韩卫军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东营 257500)
大
中
小
摘 要:PLC是各类职业性学校实践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基于"立足于实践,还原到实践"的理念,把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零零散散的专业知识,从各种教材中、各类实践中,提炼出来,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这个核心节点融汇到一起,组成一个以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为核心技术的实训平台。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专业课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融入该平台,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整合一个全新的实训系统。通过实训中各个专项任务的实践,融会贯通所学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实现了广大学生、任课教师、工厂企业的"三个满意",大力的促进了专业知识课程的实用性转化,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素质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核心;创新实训平台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是PLC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对实践要求较高,实践课时要达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实践要求高,对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有一个根本的保障。但由于现有的大多数院校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还是仅仅以课本知识内容习题来设计实践,而不是以实践任务为中心、以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片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孤立的,不容易理解课程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训设备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实训场地也由教室,扩展到了社会企业。但实训设备利用率却并不高,实训课程开出率也比较低,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教学质量低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实验实训项目缺乏相应的课程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得到加强,开发了一批比较成熟的以项目为主的实训课程,而其他课程仍以学科体系为主,不仅与当今专业学校的学生生源素质较低的实际不相符,而且与学校现有设备设施完全不相符,使中职教学不能科学、有序进行。其次是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专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招聘而来,许多人没有下企业经历,也无生产经验,是从书本到教学岗位,对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不熟悉,对部分实验、实训设备不会操作使用,使得一部分设备闲置造成教学效果较差。最后是专业课程改革的不完善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自上至下推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专业学校课程体系产生根本转变,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成为主流,但改革不完善使课程体系不健全,一部分plc课程偏弱,出现短板现象,给实践教学带来非常不必要的麻烦。所有这些都说明在专业学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适应本校特点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非常必要,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重要组成。
二、实训体系建立
实训体系建立主要是通过笔者所在的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教研室不断的研究、讨论与总结,提炼出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按职业岗位融入到控制电机拖动、自动检测、声光、伺服驱动、变频器、电气器件、DCS、工控组态、人机界面、现场总线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我们的研究思路,在已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基础实训室的基础上,购买京工科业科教设备(北京)有限公司JG-123C型高级电工、电拖实训台,配套德国西门子中国分公司捐赠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设备,解决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模拟量信号采集,数字信号采集、比例微分积分模拟量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等知识的自动检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平台的建设任务。按工厂实际操作的情景,自己设计方案、图纸,找厂家按图纸生产出相应的控制柜,按方案购买各种单体设备,组装完成了电气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平台,该平台模拟工厂实际场景,真实再现系统设计、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较好解决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组成的系统之间信号采集、对象控制之间的编程、参数设置、系统通信设置等层面的知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层次,所涉及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升。根据研究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需要,2012年购买浙江温州亚龙公司生产的YL-268柔性制造系统实训装置,该装置的核心控制设备是可编程序控制器,将多门学科知识集中在一个控制系统中,通过PROFIBUSDP总线,组成一个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对一个工件从取物料、加工工件、检测工件、加热工件、装配工件、搬运工件到入库的全过程自动控制。该系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代表了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成果和方向。
三、以PLC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实践效果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强的课程,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课程门类多,控制的对象多。并且都要突出各专项技能,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购买的实训设备,不一定能满足这个要求。对于上述特点,我们自己研制出了电气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实训设备,根据实训的任务要求,再购置各种实训设备,进行设备的整合,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根据实训任务需求,进行单个设备的组合,来完成多种实训任务的方式,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模式与购买成套设备相比,不仅节省了教学资金,还更实用,组合起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还给了学生了解各种设备,学习各种设备的机会。学会了根据实际需求,组合设备的能力,实训效果很好。
结语
总之,以实践为指导的机电一体化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以专业中心岗位核心职业实践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校企联合设置实践项目、设计教学任务和其教学内容进度,合编适合于实践导向教学的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来组织实践导向教学,按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拓展等指导学生做好每个实践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高任务或项目过程结果的考核在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1]许碧荣.电子专业PLC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与研究,2010,23(12):112-113.
[2]王可心,刘燕.高职院校以实训为导向课程开发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8):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