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作 者:钟 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团校>培训部 400712)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施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作为高校教育者,应深刻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现代教育融入到情感教育中,并在情感教育中注入全新的教学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从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的思想、感情、意愿得到升华,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教育  大学生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情感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则和教学理念,以情感沟通为主要方式,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引导和调控,让大学生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好习惯。情感教育要在双方平等的条件下,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个人情操,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拥有更好的适应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情感教育对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调节作用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都要通过对学生知识记忆的加工,让学生自己将这种知识转化成能力。情感教育就像一个道德理念的载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并从心理角度改变学生对政治工作的认识,从而起到调节个人政治思想的作用。
  2、对个体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导向作用
  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它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通过道德教育,有利于让人们感受到“五爱”的基本情感。
  3、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生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也让大学生们开始不满于现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加重。如何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条件,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施情感教育,它能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情感情绪,督促他们积极地工作、学习,同时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学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帮助个体正确把握和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情绪,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活动具有扩散性的特点,良好的情感可以感染到别人,而不好的情感同样可以感染到别人,根据这种移情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它,向学生传输正确的、积极的价值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内容。现代教育讲究以人为本,学校的管理也一样,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个人意识,个人发展更加重要。所以,教育者们要突出服务意识,要求每位学生工作者对待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主动热情,真心的关心每一位学生;我们平时要和学生多交往,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台上做良师,台下做益友,加强沟通,让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关系;作为教育者,要随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应出奋发向上的精神。
  2、以意育情,以情激意
  意志力是我们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良好的意志力还能调节心理,减少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几率。情感和意志都是通过良好的情歌那教育构成的,而意志对情感还具有调节租用,情感则又会激励意志。我们在情感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意志对情感的调节作用,譬如,我们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某一项任务的目的,那他们的动力和热情就会更大。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佳,出现消极的情绪时,那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努力攻关、排除障碍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因为良好的意志力不仅在于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键是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真正克服困难。意志力也包括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这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给自己全面的评价,好的,坏的,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能通过自我反省和教育,努力实现改变。学生的意志要坚定,才能调控不稳的情感。我们在教育中还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当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初次成功时,应给予奖励和表扬,使学生由成功的喜悦上升到进一步勤奋学习、刻苦攻关、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上来。
  3、尊重学生情感需要,突出教育针对性和时代性
  今天大学生更重视自我的需求与个人的发展,他们具有鲜明的特点,且紧跟时代的角度,对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的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需求,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利用舆论宣传手段,有效的表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关心学生,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其实我们应先了解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再对症下药的实施情感教育,如今的大学生情感丰富多彩并趋向成熟,是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并尽量采取两极性的情感教育模式,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疏导,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学生情感的发展总是有不成熟到成熟的,所以老师们要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地进行工作。
  4、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
  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关键。培养教师正确的情感态度,老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我们必须尊重学的人格和需求,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情操,在任何情况下,老师都应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感和理智感,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去感染学生,去引导学生。再次,提高审美情趣,现代大学生对美的要求较高,因为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很多,而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审美水平对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无疑具有导向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摆脱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才能从思想和方法上得到改革,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作用。我们实施情感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三观,能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拥有一个积极阳光、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黄豫黔. 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J]. 贵州教育,2001(8).
[2]孙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2010,7.
[3]郝教谊,乔万敏.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3).
[4]刘戈,詹健.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作者简介:钟红(1959,11出生),女,重庆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团校)培训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