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鄂伦春族民歌音乐具有的功能和多样性特点

试论鄂伦春族民歌音乐具有的功能和多样性特点

作 者:霍 萍 (一重二中 1610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弘扬,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长效化的保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鄂伦春民族民歌。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鄂伦春族民歌音乐具有的功能和多样性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并且对其表现形式进行深化的整合与分析。
关键词: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艺术形式
鄂伦春族发展的历史与草原、放牧生活是联系紧密的,正是由于生活中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性,造就了鄂伦春族自身的豪放自然、纯粹朴实的民风。在音乐文化表现上,也产生了大量反应狩猎生活的歌曲,例如情歌、酒歌、摇篮歌。鄂伦春族的人民用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将以上的歌曲展现出了本民族独特的风貌。
一、鄂伦春族民歌的语言文字特点
由于蒙古地区有着自身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能够展现出自身的情感基调。鄂伦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其中有元音十五个,辅音十八个,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长音断音区别。鄂伦春民族中通用的是汉语和蒙古文,在十七世纪之后,随着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其中一部分的鄂伦春人民还能够掌握少数的满族文字。
因此,鄂伦春族在音乐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满族文字也是十分常见的,当下则逐渐被翻译成为汉语。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早期的民歌只能够通过口耳相传进行传播。即便如此,在鄂伦春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仍旧能够展现出自身的强大底蕴和文化背景,在民歌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的豪放性格特点,构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艺术魅力。
二、"赞达仁"的体裁、演唱形式
"赞达仁"根据不同的形式和题材能够划分成为两种,首先是内容较为自由,节奏的进程也较为明快、轻松,与蒙古族的长调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称为"赞达仁"。这类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没有明显的歌词,通过大量的语气词进行情感表达,例如"哪衣呀,哪耶希哪——斯耶"。"赞达仁"在表现的过程中呈现高昂、悠扬、旷远的形式,演唱基本上是独唱,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演唱者自身的情感调动和表现能力。这类歌曲与民族的游牧特点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哼唱"赞达仁",亦或是将其中填上歌词,能够给予不同的演唱场合不同的情感表达形式。其次,"赞达仁"具有大多数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短小精干、节奏整齐、篇幅较短。这类歌曲的歌词一般而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进行填词,与人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是节庆期间的祝酒歌、表达青年男女爱意的情歌、围着篝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祝酒歌等等。"赞达仁"不仅能够展现节日期间的宏伟和换了,还能够渲染节庆时间的喜庆和欢乐。
三、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演唱风格及技巧
(一)演唱风格
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经讲到"赞达仁"自身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情感,而并非致力于表演和娱乐。在演唱的过程中尽量除去繁琐的修饰,而是力求将歌曲的意思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即兴演唱的形式,并不重视形式上的表达,而是重视情感上的抒发。演唱"赞达仁"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是高亢有力的声线,饱满充实的音色,似乎是演唱者自身的高喊,想要把自己的歌声传递到远方。语调奔放、豪爽、毫无掩饰,每一句演唱之后都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在音色的表现上洪亮而又圆润,高音和低音的对比十分明显,并且将演唱者自身的情感与演唱的内容高度结合,能够感受出歌曲的充实情感和韵律。
(二)演唱技巧
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在演唱中大多情况下使用直声唱法,能够表现出自身的演唱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前,这一地区的人们主要使用的半原始社会的生活形式,在地广人稀、地域辽阔的大兴安岭,人们只有高升呼喊才能够进行沟通,大声呼喊的演唱形式也在鄂伦春民歌的演唱中根深蒂固。
在演唱中"赞达仁"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能够展现出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魅力与特点。前后倚音和句末的装饰音运用较多,歌手在演唱时,常常通过倚音所装饰的长音将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自然生态是鄂伦春族音乐的依托,它既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鄂伦春族音乐文化,又在历史发展中使它渐趋定型,打上鲜明的自然烙印。自然环境不仅在鄂伦春族音乐生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复兴文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音乐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是国家的宝贵遗产。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中鄂伦春族音乐在一次走上历史的舞台就能够证明我国当下的经济政治环境已经能够能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而精神生活需求正在不断的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上文的研究内容能够看出,在鄂伦春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了民族音乐的强有力的特点,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演唱形式和将原始的歌舞展现除了少数民族热情豪放的气质。因此,应当加大对这项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的研究,进而能够增强当下民众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这样一来能够促进和帮助少数民族音乐在新时期中的长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战书博.浅析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及其音乐表现特征[J].读天下,2016,(015).
[2]马静波.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分类[J].北方音乐,2016,36(16).
[3]张弛.鄂伦春族民族音乐传承的困境与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