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

作 者:徐欣维 (辽宁省朝阳市南街小学 1220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我们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这对于我国各小学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文章,从而实现延伸阅读的目标,保证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进一步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爱好,延伸学生们阅读广度,保证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外阅读;活动衔接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紧密连接是非常关键的一项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衔接,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从而鼓励和推动学生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1]。学生在进行探索和研究掌握的前提下可以感受阅读乐趣,而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行阐述。
一、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言感悟能力的衔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够感悟作者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便不能够实现成功阅读的目标,学生要认真品读文本发生的主要语境,并且深层次的感悟语言魅力,所以对小学语文阅读来讲,我们必须要加强与文章之间的紧密连接,通过阅读展开自己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在文章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韵味,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充分训练提升个人的感悟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经过挑选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文章的语境和语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老师在带领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后,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情境中的内容进行理解,那么学生的主观情感便会较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阅读,在语文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表现在高高在上,必须要带领学生能够进入情境,只有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进行导入,才能够使学生具有较多的阅读时间,充分感悟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这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2]。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文章进行阅读过程中,学生要进行感悟和品读文章,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那便达不到预期目标。最后,我们必须要追求诵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并没有完全形成内部语言,因此,有感情的朗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训练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自带的魅力,也能够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紧随作者的节奏,保证领悟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并非所有的文章只要朗读便可以使学生理解,因此我们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情感及其方法,使学生能够分角色读,从而保证达到预期的阅读目标。
二、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效能的衔接
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除了语文教材之外,要适当的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读物。例如,中外名著包含身后的文化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名著看到当时时代的文景观及社会风气,对时代的缩影和特征进一步掌握,有利于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也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个人思想品质,从而保证知识储备[3]。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增长自己的见识,另一方面,通过名著阅读也能够保证学生深入的认识历史,感受年代所具有的独特气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使学生养成读名著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保证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提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教育效能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量的广度和深度与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阅读教材的质量,并且要重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讲至关重要,然而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写作能力较强或者是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阅读书籍数量相对较多,而且阅读的时间投入较多[4]。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外阅读,保证学生能够读文学作品和中外名著,丰富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其具备较强的教育功能,因此,语文教材内容不仅仅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优秀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教育启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注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书籍带来的魅力。例如,学生在阅读到关于英勇战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文章时,必然会被战士的精神意志所震撼,因此自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个人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涵养,保证学生审美能力和精神高度得以提高,这是课外阅读自我教育效能的一大呈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努力进行课外拓展,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注小学语文阅读与语文生活效能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和作品常常能够保证学生代入感较强,在理解文章时也较为容易,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分析赏读其中所包含的精美语句,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涵,所以对于阅读来讲,教师要帮助学生烘托阅读氛围。例如,在班级角落中可以设置阅读角,使学生能够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一步阅读或者是对作品中的插图或简介进一步研究,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5]。由于当前教育模式发展相对较快,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课本,那么必然会使得学生目光短浅,然而并不是大量阅读便能够带来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书本上的内容进一步升华和转化,从而变成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意识到,不仅仅是课本才能获得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使学生学习语文增长见识,例如通过观看新闻节目或者是游览名胜古迹等,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文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外阅读与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衔接非常紧密,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讲至关重要,所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具有成功完成语文中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因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常常会影响学生进行任务选择,也会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学生的效能信念会使学生设立自身科学的目标,保证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付出相应的努力,在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主动的寻找办法,并最终在遇到失败时,能够主动恢复自身能力[6]。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出现障碍时,通过自我要求与自我激励的策略,不断坚持,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并保证这种课外阅读习惯在人生中成为一种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紧密衔接,这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经典名著,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并且使学生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强化,从而将个人的课外阅读行为内化成一种个性化情感化的自主阅读行为,这对于学生探究和感悟课外内容和课内知识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保证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之间的紧密连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琳.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明显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章珊珊.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雷小东. 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5]刘熙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6]雷小东. 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