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就是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似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语言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像和创造想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而能引人入胜,要善于联系实际,恰当举例,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土再现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内容。
【关键词】 准确性 生动性 启发性 创造和想象
语言是人们按一定规则进行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一般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音乐语言是人们表达音乐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音乐语言,作为表达音乐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音响语言。
由于语言是表达,交流音乐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所以,作为一位音乐教师要真正理解并掌握音乐教材,上好音乐课,搞好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不把自身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音乐教学语言是音乐的载体要使学生学习好音乐知识,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内涵,首先要使学生真正正解相关的音乐教学语言,并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使学生正确土运用所学过的音乐教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不断提高音乐表达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运用音乐教学语言的一般原则
在我们学习音乐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语言一般应遵循以下向导项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运用音乐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原则,是指音乐教学语言中所用的概念,名词,术语必须要精确,恰到好处,不能模棱两可。从整体上讲语言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由于音乐教学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术语是不加定义的,是借助学生的在日常生活中音乐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例来描述或引出的,因此音乐教学语言的结构是十分严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解,还是舒述、描述、不能随意太大,特别是在一些技能训练中,如视唱和听音的教学中,一个简单的拍号就常常出现错误,如2/4拍号,我们见到许多教师把它读成四分之二拍,与教学的分数相混淆。它的正确读法是四二拍,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而数字的含义是四份物质的东西归两人所有。同一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所以,音乐教学语言用于课堂教学表达中,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准确性显得十分重要。
(二)启发发生
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教学,在教学论中是十分突出的。
音乐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包括语言的教育性,趣味性,逻辑性形象性。
音乐教师应通过恰当的语言,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音乐及其所表达内容的刺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包括那些本来因抽象而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的内容,是十分常见的。
为了使音乐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应该使音乐教学中的语言尽可能土规范并接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习惯,因而语言的通俗,形象,生动是必要的。
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就是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似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语言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生动性
音乐教学语言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既形象又风趣。
教师在教学运用音乐教学语言时特别要注意,既不要单调,也不要似是而非。要讲究语言的精美,艺术,例举准确中有生动,活泼中有幽默,叙述中有启发,描述中有暗示。例如,“音乐是我们的好朋友,音乐使用走到一起来了。现在让我们在音乐中共享欢乐吧!”风趣而幽默的语言,马上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表现出音乐教师特有的素养。
二、运用音乐教学语言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语言时,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述不完整
由于对一些音乐概念判断理解不深,在表述和运用时,忽视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造成语言上的不完整,不严密的错误。例如在唱歌教学中常把休止符说成“这个附点四分休止符唱几拍”。这里把一个关键词“休止”说成了“唱”。
(二)混用类似的概念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咬文嚼字,否则就会造成一些相近的概念混淆,有时一字之差,意义相差很远。
(三)曲解概念
在乐理与欣赏课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为了建立某种概念的直观表象,而忽视概念的内涵,任意用一些相近而质异的概念来代替所要讲的概念,结果造成了曲解概念的错误。比如在讲到力度概念时,对学生讲:“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在唱歌教学中,学习一首歌曲,在结束教学时,许多教师在进行艺术分析和处理之后,便让学生们放开声音大声演唱全曲便下课了,似乎全体同学声音越大,就越意味大家已指导歌曲理解了,艺术土再现了。
(四)滥造术语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语言,切忌随意制造名词术语。比如在学唱歌曲时,教师经常在节拍重音上要求学生唱得“力度强些”,忽视节拍的强弱是一种节拍韵律的自然体验后表现,而不是靠演唱或演奏的力度加强。再如有些歌或乐曲的视唱,作品本身可能在某处要求速度上有些变化,而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某处要“节奏快一些”。
(五)分类错误
音乐教学中常常要对一引起相关的概念或乐器种类进行分类,以便掌握概念的联系和形成系统,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但有的教师在分类时,由于概念不清,或自身修养不够,违纪分类规则。
三、培养使用音乐教学语言技能的方法建议
1、语言要精练,要有概括性。音乐教学语言在音乐课教学中并非主要内容,而是用来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因此在采用或选用音乐教学语言时,一要切中要点,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二要言简意赅,概括性强,要围绕教学内容浓缩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不冗长繁杂;既要力争深入浅出,又要注意不要随意发挥。
2、语言要严密,追求准确。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教学语言,一是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阐述和讲解,二是对已知,未知和将要知道的知识的组织、串联和衔接。
3、语言要巧妙,力求启发性
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有意设颖布障,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以使学生在音乐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并受到启迪,更准确地理解和体验音乐,而不致使学生产生不言自明或索然无味之感。
4、语言要传情,加强情感性
“情动要言行”,“情信则辞巧”。音乐艺术,是主情的艺术。不仅音乐是艺术,音乐语言同样是艺术,而且在运用上更有艺术。
总之,教师利用音乐教学语言一定要有科学发生,艺术永生,情感性,它们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师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参与文献]
[1] 《中国音乐报》、《中国音乐教育报》
[2]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