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业导师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徐 松 陈 瑜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0438)
大
中
小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课题《职业导师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编号:cjjkyy201710)研究成果论文。
摘 要:高职院校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本文从快速培育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角度,提出引入职业导师来加强学生从专业启蒙到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深度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职业导师;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一、引言
“职业导师”在西方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了,“mentor”一词就有良师、优秀领导者、好顾问等含义。GE公司的韦尔奇就曾从mentor那里获益匪浅。
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很强,又涉及到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等诸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
本文从快速培育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角度,通过深入研讨与分析,引入职业导师,对学生从专业启蒙到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进行论证,寻找适合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深度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
在我国,也有相关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许建洪等讨论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对实施导师制所采取的形式给予了说明,同时也从导师的选任、时间的安排和师生比例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张广程认为导师制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从建立“导学”关系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引导与支持,实现所谓的“手把手教学”。郝娟等则以实证研究为手段,认为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还指出,对职业导师的考核和激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职业导师”的引入在提升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进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并依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地更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所称的“职业导师”均是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业内专家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而非高职院校的在编教师。
三、职业导师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提前录取的,有的是通过普通高考途径招收的,还有上海本地的三校生生源,他们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差别很大,高中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积累了由语数外等基础学科奠定的较高素养,而三校生则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进入高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专业课压力较大,而三校生的公共基础课学习则较为吃力。
其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对所学习的工程造价专业的认识度不高,看不到未来,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的专业选择都是受到了家长或长辈们的影响或要求的,自己对所选的专业并没有多少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没有规划,没有定位和方向。在高中时,拼命奋斗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就迷茫了。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今天付出努力的学习,明天走上工作岗位能否用得上。导致大部分学生有“还不如到时候再说,快活一时是一时,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的想法,难以形成好学上进的学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消极懈怠。
(二)企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素养的要求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对人才是渴求的。有企业负责人非常明确地指出:企业的发展就是靠人才支撑的。没有人才,一切都免谈。比如,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懂生产善沟通的管理人才、具有大视野前瞻性的战略型人才等。特别是在造价领域,因为涉及到经济业务的处理,对人才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就会更高。
(三)职业导师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给予全方位的高效指导,包括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企业文化、人格养成等,主要是依靠职业导师平时的言传身教、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在职业发展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职业导师应以“过来人”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学子指点迷津。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以“导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定位,确立学习目标,进而指导学生如何打好专业基础,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则应以“导能”为主,重在造价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学生的学业成长提供快捷通道。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以“导业”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完成岗位关键能力的训练,快速实现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四、职业导师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及建议
(一)职业导师的选聘、考核与激励
1.职业导师的选聘
职业导师的选聘是重中之重。首先要通过面试考评选择有教育情怀、愿意为他人成长付出的业内专家。德才兼备的工程造价行业优秀人士是最优选择。其次是要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导师的专业背景、从业经历、业绩等,以便更好的与学生对接。最后还要考察职业导师的时间安排,光有教育情怀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时间的付出和精力的投入。企业也需要在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综合协调职业导师的工作安排。
2.职业导师的考核与激励
对职业导师的过程考核与激励要跟得上。这就需要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对职业导师进行考核与激励。建议在考核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奖励,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都应该给予考虑。
企业应针对愿意担任学生职业导师的技术骨干在工作安排、薪资酬劳等方面给予鼓励;学校应该就担任学生职业导师的业内专家给予经费支持和名誉激励等。同时,校企之间尚应就职业导师的考核与激励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确保职业导师和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保障。比如建立职业导师选拔激励机制、师生双选制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机制等。
(二)学生与职业导师关系的建立与互动
1.选学生
对于拟配备职业导师的学生,应由学校先行筛选和把关。就是职业导师的专业方向要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相匹配。也就是说,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学校要和学生有深度沟通。在此基础上,通过考核,比如学生的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包括二级学院的意见等。侧重于优选出具有上进心、有较强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感恩心的学生,予以重点培养。
选拔的程序:①根据选拔条件自愿报名;②组织考核、确定预入选名单;③填写个性化培养申请表;④学院组织专家予以面谈;⑤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由于职业导师精力有限和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特点,每位职业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宜超过五人。
2.选职业导师
进入最终入选名单的学生才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职业导师。学生需要先行依据学院提供的职业导师信息,全面深入了解自己拟选择的职业导师。同时,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导师,并且“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与自己的职业导师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3.与职业导师见面的地点与频率
职业导师与学生确认之后,就可以结合双方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践需要,自主确定见面交流的时间、地点和交流的内容,至少实现每两周一次的会面。每次会面,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感悟,向导师请教自己遇到的困惑。职业导师也可以就不同专题,在会面之前予以部署安排,见面时深入探讨。
(三)学院要搭建好职业导师的建设平台
职业导师的引进应在学院层面进行运作。学院要做好职业导师库的建立和维护,定期与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见面会、交流会、座谈会、分享会等,让更多的学生知晓职业导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更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学院也可以从这个职业导师库里面优选一些企业专家到学院任教。
五、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进程中引入社会行业精英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对快速培育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搭建好人才培养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建洪,李勋华.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6(10):146.
[2]张广程.导师制在高职工程造价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49.
[3]郝娟,芦峰.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8-81.
作者简介
徐松(1975.10- ),男,安徽宿州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