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学习新理念 做好引领者 ——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学习新理念 做好引领者 ——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作 者: 魏德玲 (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 枣庄 277100)

 摘   要: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聋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挖掘与聋生生活相关的材料,灵活组织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培养聋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我们在授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1、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2、合理引导聋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把握数学教材中插图的多种功能,4、挖掘例题后“想一想”的外延。

关键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把握教材;教学研究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因此,我们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树立以耳聋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挖掘与聋生活相关的材料,灵活组织教材之中所蕴含的内容,培养聋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努力做好引领者这个作色,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聋生乐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等特点,更应遵循聋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聋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聋生参与意识;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创设“讨论”情境,营照参与氛围,促进聋生主动参与,让聋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创设一个猜数的游戏活动,引导聋生开展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 合理引导聋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聋生善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聋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变角色是关键,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领者,做聋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聋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聋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聋生在我们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在教学“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出示一道与学生生活有关问题;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我班6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几支?让每位同学亲自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人2支,师再问,怎么算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纷纷发表想法,最后师总结,用除法算,即12÷6﹦2(支),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把握数学教材中插图的多种功能对聋生进行品德教育,使聋生好学
我们的教材中有好多来源于聋生生活实际的各种插图,这些插图内容新颖生动,形式丰富多彩、图意深刻。为此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教好隐含在插图中的知识。使聋生好学至关重要。如: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准备课,这是一幅反映新学年开始的图画,教学时,不但要让聋生数一数图中的人和物,初步了解聋生的数数能力,还要向聋生进行热爱学校、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方面的教育。第一册p40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坐公共汽时要讲究文明礼貌、帮助老人的场面。P50的插图说明学生要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教材中的某些插图就是直观形象地来指导聋生行为的,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达到好学的目的。
四、 挖掘例题后“想一想”的外延让聋生冥思苦学
我们数学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后安排了“想一想”,如第七册P85例8,“学校栽里了85棵柳树,栽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5倍,栽杨树多少棵?”下面有这样一行字:“想:要求杨树多少棵就是把85平均分成5份,算出一份是多少”。对于这样点明思路的语句,不应是简单的诵读,而必须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领悟,并用语言概括表达,使学生能够根据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讲行具体分折,形成具体的解题思路,从而发展解题能力。再如:第十二册“把整数或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如:第十二册“分数的意义”例5下面的“小刚想”和“小丽想”,分析了题的两种办法,这样就避免了将聋生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单一的解题模式,让聋生知道这类题有两种解法,有的甚至更多,培养了聋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同时培养聋生冥思苦想,一题多解的做法,扩展聋生的解题思路,发展聋生的思维,达到苦学的目的。
总之,教材中的隐含知识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上课时要注意讲解,有机渗透,这样才能使聋生真正读懂、读通教材,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只有深刻了解教材本身的逻辑系统,才能在向聋生传授知识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聋生已有知识出发,不断引导聋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做一名聋生喜欢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 王庆明,李冲《创造有效探究机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教学设计,2008,4.
[2]杜紫红.《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9.
[3] 王志南《数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凝视与出路审视》教学与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