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
作 者:葛玲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大
中
小
摘 要:利用创新的方法组织教学,是给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促进其持续开展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利用好小学这一启蒙阶段,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推进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思维;能力
前言
爱因斯坦说过,“在你离开学校后忘记了学到的一切,最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还担负着传递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开展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在素质教育环境下,促进学科教学活力化、持续化开展的重要举措。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教给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获得一种“带得走”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开展。
一、创新教学环境,让兴趣浓一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大多数小学生都爱玩,这是他们的天性。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和好奇心较强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具有新鲜意义的课堂环境,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营造生动、形象的环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借助具有趣味性的方式,接触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讲解《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秋天下雨的画面,利用音响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的配合,使课堂成为下雨天的缩影。学生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感受秋雨潇潇的特点。那么,文字是如何描述秋雨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文本,并能结合生活经历、观察积累理解文字。课堂延伸环节,教师将春雨、冬雪引入学生视野,开启持续学习之旅。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学生在参与课本剧的过程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效还原课文中的情景,结合已有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语言。如讲解《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创作课本剧,学生选择旁白或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转变成为角色的语言。通过表演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具戏剧性和情感性。
二、讲究互动艺术,让思维活一点
课堂互动,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课堂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主观的。在考试体系中,很多答案也都具有主观性。转变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将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获得主观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发展和创新。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与认识自然现象,文字不多,语言朴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新发现,理解蒲公英成为作者最感兴趣的一种花的原因。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促进互动,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随着教学环节的深入,教师要提出更有咀嚼性、更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推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化。
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草地”两个字,引导学生互动,说一说自己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会想起哪些与草地相关的事情。接着,再给学生呈现“金色的”这一形容词,让学生想一想这一形容词为什么能够跟草地结合在一起。“有没有见过金色的草地?”“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草地?”这样的课堂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并产生学习欲望,促进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你能找到文章中描写作者发现金色草地的句子吗?”“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怎样表达这种心情的?”这三个问题,一个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个引导体会情感,一个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就像金色的鱼钩,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垂钓起学生的阅读智慧。教师转变角色,与学生一起和课文内容互动,让阅读过程更加主动高效,学生习得了语言,掌握了方法。
三、构建内外联结,让能力强一点
课堂,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重要阵地。但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开展,就要关注课内外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方式的结合,既关注课堂内的教学效率,也关注课堂外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首先,教师要将更多的生活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让课内外学习资源有效结合。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文章内容、阅读主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理念上,具有较大影响。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将生活中的场景、事件、情感体验引入到课堂中来,能够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文本内容可亲可近可感。
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可以接触到的每一份美好,将家乡值得骄傲的自然景观、伟大人物、丰富特产等引入到课堂中。了解富饶的家乡,会让阅读内容更加立体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要精心安排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接触资源和学习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完成课外阅读活动或语言积累活动。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布置“了解手术台,了解手术医生”的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通过课外学习实践的开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文本知识内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指向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保证学习质量,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开展,真正落实语文素养提升的要务。
参考文献
[1]孙瑞璟.创新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3):167.
[2]林韶红.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J].考试周刊,2019,(30):59.
[3]黄芙蓉.创新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J].科学咨询,2019,(5):128.
[4]杨静.创新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9,(8):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