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真心陪伴,快乐成长

真心陪伴,快乐成长

作 者:徐 育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盛学校,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家庭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一种真心陪伴,而不是假陪伴。现在的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关心,仅停留于衣食住行,这样的关心并不能满足孩子心灵上被关心的需求,他们需要理解、支持和指导。平时家长如果缺少对孩子这样的关心,当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往往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

关键词:陪伴;耐心;指导;沟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家庭教育,孩子需要的是一种真心陪伴,而不是假陪伴。现在的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关心,仅停留于衣食住行,这样的关心并不能满足孩子心灵上被关心的需求,他们需要理解、支持和指导。平时家长如果缺少对孩子这样的关心,当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往往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你真是太不懂事了!"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大部分家长都会把错误归咎于孩子,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作为家长,有时候需要拿出一点时间,考虑一下如何与孩子相处。
下面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儿子:"我可以看会儿手机吗?"
妈妈:"不行!"(眼睛盯在手机上)
儿子:"为什么?"
妈妈:"因为你昨天看的太多了,本来说看20分钟,结果看了60分钟,已经把今天要看的时间用完了。"(眼睛盯在手机上。)
儿子:"你说我看得太多?你不是一直也在看手机吗?你怎么看那么久的啊?"(有点急躁。)
妈妈:"我在工作。"(眼睛盯在手机上,确实在工作,与客户交流)
儿子:"你一直在聊天,一会儿发个笑脸,这也叫工作?"(声音高了8度。)
妈妈:"这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眼睛盯着手机。)
儿子:"为什么聊天是工作的一部分?嘻嘻哈哈也算工作?"(开始大喊大叫)
妈妈:"昨天明明说好是玩儿20分钟,你为什么玩儿了60分钟?"(开始不看手机了)
儿子:"我问的是,为什么你聊天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愤怒的,一字一顿的。)
妈妈:"我问你为什么昨天玩儿了60分钟?"(愤怒的,再也不看手机了)
儿子:"我先问你的,你为什么不回答我?"
妈妈:"你都没有回答我,我为什么要回答你?"
儿子:"因为是我先问你的?你应该先回答我!"
妈妈:"因为你说话的态度不对,所以我不回答你!"
儿子:"那就不行!"
妈妈:"你怎么说话的?你在学校学的跟长辈说话就是这样的态度吗?"
儿子:"你说话也态度不好!"
妈妈:"那你给我滚出去!出去!"(开始拉扯孩子)
儿子:"我不,我就是不!你还说脏话!"(开始反抗,哭闹,打滚)
妈妈:"滚出去,你给我滚出去!"
孩子嚎啕大哭,反抗……
以上场景,您是不是在家里也经常遇到呢?您一定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了,跟他讲的道理,他一点都听不进去。孩子的表现让您感觉手足无措,最后只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作为一个家长,您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呢?孩子年龄小,他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什么上面画什么,它就会展现出什么?您在上面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他就是一副美丽的风景。您在上面画洪水猛兽,电闪雷鸣,那他就是一场灾难。
孩子大部分的行为方式,大部分都是跟家长学习的。家长怎么去说话,他就怎么去说话。家长怎么处理问题,他就会怎样处理问题。
在上面的场景中,孩子之所以非常不听话,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当然是孩子没有得到他想要玩儿的手机时间,第二是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对。而这2点当中,我认为第2点尤为重要。它不光是关系到能不能解决眼前这个问题,还关系到你给孩子树立了什么样的行为榜样。如果家长不正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问题,不光以后很多年,您和孩子的关系紧张,每天吵架,生活在郁闷当中,而且还会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你一定会问,我怎么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对了?好,下面我来跟你分析一下。
首先,您不让孩子过多玩手机,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与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在矛盾爆发以前,家长全程看手机。虽然也在回答问题,但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渴望得到的是一种温柔的眼神,被关注的感觉。而得到的却是被无视的眼神,和一种自己被别人当作负担的感觉。当孩子提出第一,第二,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他一次一次的被无视,他的负面情绪在逐级增加。这是第1个原因。
第2个原因,同时也是矛盾激化的原因。那就是母亲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问到"为什么聊天也是工作的时候"?母亲没有给孩子做出耐心的解释,而是用质问的方式来代替了回答——"你昨天应该看20分钟,但是为什么看了60分钟?"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于是再次追问。母亲再次拒绝回答,又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后面就是来回拉锯。矛盾终于爆发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也没有给孩子做出详细的解释。相反的,做出了一种蛮不讲理的行为示范,最后甚至对孩子说粗口,动用暴力。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同时教会了孩子用更加野蛮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这些方式,很快就会被孩子拿来使用在母亲身上。等到您再也打不动他了,就是他该收拾您的时候了。他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应您提出的各种要求……
归根结底,我认为是缺乏耐心导致的结果。家长的耐心是培养孩子重要的法宝。如果这位母亲能够从一开始就放下手机,认真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今天不能再玩儿手机。用温柔的眼神,关切的语气,细致耐心的解释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最后才给孩子找一个可以让他打发时间的事情去做的话,这一切都可以避免,这才是关心孩子的感受!
这样做不仅仅是可以避免一次家庭矛盾,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礼貌讲话、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后的生活,家庭气氛和谐,其乐融融。母子相互关心,孩子听话懂事。这不正是每个家庭所期待的吗?
参考文献
[1] 肖虹霞. 家庭教育,最好的举措是家长陪伴[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0).
[2] 孙新华. 浅议家庭教育关键词——陪伴[J]. 中华少年,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