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诱导与启发 ——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诱导与启发 ——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作 者:吉 静 (重庆市潼南区文星小学,重庆 402660)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由此可见,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教师必须要迎接新的挑战,转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师角色定位,从主导转向诱导,从按部就班的教学转向启发成智的教学。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诱导与启发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诱导与启发;教学方式
引言  
党的十九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强调,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要创新教学模式,要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换言之则是教师要认识新时代规律,要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要不断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迎接教育中新的挑战。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方式转变呢?应该怎样转变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直观诱导与启发,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数学启发教学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他们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需要沃恩利用感性材料进行直观启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及小棒等实物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感官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我们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来表演买卖铅笔的情景,并提问:“商店里有9 支铅笔,卖出了3 支,还剩几支?”之后教师应利用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有的学生会通过数小木棒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利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在纸上画出9 支铅笔,减去3 支,数数还剩几支……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诱导与启发,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若教师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枯燥无趣。再加上小学数学有较多抽象的概念,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以致其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的纸张,之后向学生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能不能试着将它变为三角形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对折纸张,还有些学生对纸张进行裁剪。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很快发现,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再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的解题思维,促使学生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时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解题模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对比诱导与启发,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将两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对象提出来,通过对比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确保学生在提升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以防知识互相干扰。例如,如下两道应用题:①“一个村在去年计划造林160 亩,实际造林200 亩,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②“一个村在去年计划造林160 亩,实际造林200 亩,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减少了百分之几?”
在教学实践,我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审题,从审题中找出两道应用题之间的差异和形同点。学生在仔细读题后可以发现:相同点是都使用除法解答,不同点是前面的题目求增加百分之几,后面的题目求减少百分之几,两题的整体不同,前者是增加的数量除以计划造林数,后者是减少的数量除以实际造林数。通过先对比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列算式计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显然,这是直接让学生做题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诱导与启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具体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同,也可能是思维水平不同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展开具体教学活动,益于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进行启发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指引,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顺利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笔者首先按照课前制定的统一教学方案进行了启发教学,帮助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对班级具体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不难发现发现有的同学在想象联想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方面非常欠缺,对所讲内容无法真正理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入了直观启发策略,即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形象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立体形象、轴对称图形剪纸活动过程等,这样,此部分学生很容易就在直观启发下理解领会了相关知识原理,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而言,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我们教师自身从传统的“主导与统治”地位中走下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另一方面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中走出来,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无论我们采用何种诱导与启发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转变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我们的问题诱导下,情境启发中情感体验得到最大满足,思维能力得到最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星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5):57-57. 
[2]曹辉,毕淑娟,方晓超.浅谈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华章,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