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 者:杨 作 (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 553202)

  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何为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声情并茂的教学手段,再现课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优美的词句,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漓江优美的风景,并相机提出问题。漓江的水如此秀丽,如果你荡漾在漓江你将怎样表达它的美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 呢?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阅读体会。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展开讨论,并不由自主地打开课本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后反思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 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 及时捕捉问题, 记下得失。如二年级教材 《 梅兰芳学艺》一课, 我对“ 京剧大师”一词, 在课堂上仅引导学生理解到“京剧唱得好的人” 即止, 课后思索总觉不足, 又上网查阅了关于梅兰芳的许多资料, 感到他之所以被称为京剧大师, 不仅因为他京剧唱得好听, 还因为他人格非常高尚。我把这一认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了学生, 同时也提醒了自己, 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充分备课, 潜心与文本对话; 深入了解, 掌握学生发展动向; 精心设计, 引导开展多边对话; 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才能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课后设计拓展训练,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阅读,去写作……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的精要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听要听得准确,经常听写词语和句子挺有效的;听还要听得耐心,听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回答问题时,严格要求说话的完整性;在口语交际时,重点要求说话有条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语文讲究以读促悟,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读,有感情地读。在老师的范读引领下,通过一遍又一遍形式多样的读,很多文章都不需讲解,学生就明白了。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从词、句入手,写课后“小练笔”,模仿范文练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任课老师应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并督促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其次,要养成摆放好学习用具的习惯。书该放哪,本子在哪里,橡皮和笔在哪里,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就不会因为课堂上要找相应的东西而浪费大量的时间。第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个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应该有不同的答案,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或偏信老师的权威。思考,再思考,即使结果是错误的也不要紧,但过程很重要。
        四、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如我在教《南京长江大桥》一课时,我先要学生回家上网或上图书馆,查一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并下载和复印下来,学生们对此十分感兴趣,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积累了很多资料。有的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内有电梯的相关内容;有的说现在又在建设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负责大桥建设的总指挥是南京市副市长戴永宁同志,他强调只有实施了廉洁工程,才能建成市民的放心工程。如此丰富生动的资料,使课文中“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等语句活了起来,这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求知欲增强了。
  再次,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不许学生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
  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课已近尾声时,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狭小。如果让青蛙跳上井沿,它能看到怎样的天?”此时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议论纷纷。听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答案,我微笑着说:“天空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的天文学家也不知道,这个问题要等你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索。”我的话刚落,有个学生就把手举得老高:“我们不知道天多大,不是和青蛙一样目光狭小吗?我觉得青蛙没撒谎,看到天多大就说多在,应该算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一愣,没想到眼前的孩子,竟有这么奇妙的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着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