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研究
作 者:姜 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大
中
小
【课题名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研究;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19-3072) 摘 要:在当前,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制度正在改革和深化中,这就使得在事业单位中,其管理岗位的职员等级晋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存在的"天花板"主要是由于单位的行政级别决定的,这就导致在管理岗位中人员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妨碍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分析管理岗位职员的职业发展,并且分析当前的等级晋升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本研究旨在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优化,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公共事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
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关乎着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其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质量也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在2006年,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并推出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在其中,明确规定了管理岗位的管理和设置问题等等。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该制度显著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且给岗位设置带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其弊端,例如管理职员在行政级别的限制下,导致其未来管理岗位发展难以提高。直到2015年1月,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的实践使得该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基层公务员的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职员发展和晋升问题却更加暴露出来,因此,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建立完善的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
(一)管理岗位职员存在明显的等级局限性
在当前阶段下,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岗位存在的主要等级晋升问题就是在管理岗位等级中存在显著的局限性。按照相关的文件和要求,在事业单位中,其岗位设置中将专业技术岗位划分成十三个等级,在二次划分中,主要是包含初级岗位和中级岗位以及高级岗位。在初级岗位中,也包含着三个等级,从十一级到十三级。在中级岗位中,也包含着三个等级,从八级到十级。在高级岗位中,主要是有七个等级,分别从一级到七级。然而其对应的管理岗位是从一级到十级进行了进行的岗位划分,没有二次的等级划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事业单位存在很强的行政级别限制,在多数管理人员中,其职务级别都是科级和处级上,这就使得在管理岗位中,最高的为六至七级之间的等级,并且其基层职员也大部分都是在六级到八级中间,因为这种制度问题导致"两年科长"和"十年科长"都处在统一级别中,对岗位职员的工作热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从整体上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后续晋升。
(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中,存在的另外一个就是就是职员的等级缺乏完善的晋升制度,这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从现实分析,在当前的公务员中,主要是实行职务和职级并行发展的形式,但是多数的事业单位难以按照实际的状况来设置管理类的岗位晋升制度,导致晋升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冲突。比如,在多数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不管是层级高低,都能够进行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综合设置,晋升任职年限和任职资格便基本成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专属,这就使得在岗位设置中,其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非领导职务,并且管理人员都存在着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受限的问题,造成大量的年轻人都难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只有利用领导职务晋升不断提升待遇,但是单位中领导职务的晋升十分稀少。这就造成了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中,职员的等级晋升方式单一,相应职员整体的晋升很难,这就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三)职员缺乏岗位竞争意识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中,职员缺乏竞争意识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例如,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其岗位和人才之间是不对等的,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人才虽然处在了关键的岗位上,但是其待遇难以和自身的价值贡献相符,这就导致了职员岗位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且,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都是采用职员聘用作为补充,这种以聘代管的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的机制改革。并且在岗位中的重设置、轻管理也十分普遍,这就使得在岗位设置中,存在显著的一聘定终身现象,从而影响了职员积极性的提高,降低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得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显著降低。
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的原因
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主要是历史问题,并且和制度的设置以及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首先是在"官兵"中没有明确的发展通道,在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之间,只有一个发展通道,这就使得管理岗位如果晋升,只能借助于职务晋升。但是在实际上,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管人,后者是管事,这就对于两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前者必须是队伍,具有领导能力,后者需要有事情的解决和处理能力。因此,在一些公共部门以及企业中,二者都是分开来的,但是在事业单位中,管理岗位的发展主要是职务晋升。
第二是重业务轻管理,就是在设计岗位和工资制度时,有意地倾向于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没有展示出其专业和价值。在事业单位中,其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的主力,担负着大多数的业务工作,因此制度设置倾向于他们是没有争议的。然而,在专业技术岗位中,有十三等级的岗位通道,但是在设置的管理岗位中却只有十级通道,在实际中,只有针对那些拥有比较高的行政级别的管理者来说,这些级别才有价值。但是面向那些普通管理岗位的级别却只有七级、八级、九级和十级。在一大部分的基层事业单位中,因为单位级别的约束,导致只存在十级和九级。在基层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成果来实现职称晋升,并同时提高薪酬待遇,但是普通职员难以获得晋升中高级职员的机会,这就对管理岗位以后的职业选择造成了影响,不但没有将管理工作的自身专业性体现出来,同时也无法体现出管理岗位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是岗位行政化现象严重,就是利用简单行政级别的模式,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中没有充分考虑发展的规模和性质,并且无视管理难度的要求。在理论上可知,在管理中存在的业务十分复杂,并且业务性质和单位的级别和规格没有多大关系。例如,在一家拥有一千多人的科级为主的公立医院中,和一家只有几十人的正司局级的事业单位比起来,前者的管理难度更高。并且前者的对岗位的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对岗位的职业化程度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设计管理岗位职业发展中,必须要和组织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衔接。但是,在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对之前的行政级别的逻辑进行了简单的使用,从而进行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设置。这使得在事业单位中,虽然对管理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专业化需要,但是其行政级别对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进行了决定,因此难以给管理者带来有效的发展途径,最为重要的就是反映在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中。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的对策
(一)设置晋升制度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中,设置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的原则可以是"三个有利于"层面上。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障职业的待遇大体平衡。构建完善的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各个在职人员的发展通道,例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勤人员等等,保障他们相对合理的待遇,防止出现极度偏向问题,这也是保障事业单位中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其次,有利于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吸引,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构建事业单位的完善的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并且将管理看作是专业,在职业化管理工作中,设置合理回报,这样能够保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参与,并且促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从而带动整体单位水平的提高。最后,要有利于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并不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而是需要不断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保障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从而增强服务人民的能力。
(二)确保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规范性
在以上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必须要从实际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并且要不断增强管理岗位职员晋升的有效性。在这其中,事业单位的职员需要掌握清晰的岗位晋升原则和标准,并且按照当前的工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标准确定任职资格,加强任职标准补充,不断全面完善岗位的晋升考核。在岗位等级的基础上,关注专业的考核,从而不断增强管理岗位中职员的有效晋升。不断优化考核奖惩制度,并且针对一些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例如针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效率等等,建立全面的奖惩方案,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能够符合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全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机制
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的职员等级晋升机制,并且对于当前的"双肩挑"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需要意识到在事业单位的专业化发展中,"双肩挑"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发展限制。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工作者需要意识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无法进行同时聘用,并且将其作为原则,保障不能兼岗设置领导岗位,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有效的职员晋升。在其中,针对一些需要进行兼岗设置的行业中,必须要基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性质,确保领导兼岗的数量在领导职位的三分之一以下进行设置。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中,要加强优化和设置,就需要保障符合国家的最新的政策需要,并且能够保障具有可行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其中,事业单位必须设置好岗位的总量,在以后,按照岗位设置原则,对编制的人员数量进行核定,并且在核定之后再次复核岗位总量。必须要确保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能够和工作进行充分的协调,特别是在工作的规模和性质上,加强跟踪和分析记录重点岗位,将岗位的聘用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单位的需求,做好人员的及时改革,从而保障在事业单位内部能够构建良性竞争的环境,并且保障人才团队稳定,让管理岗位的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晋升。
(四)拓展晋升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针对管理岗位的职员等级晋升问题,要不断丰富其晋升的渠道,在不断改革在职员制基础上,要确保在当前的职务层次上,能够根据素质和能力以及积累贡献等等,细化岗位的晋升等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职员的待遇和结构做好专业解构,并且要改革当前的职务和待遇挂钩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岗位待遇,设置细化的管理方案。在待遇分析中,将其解构成为经济待遇和工作待遇以及政治待遇,并且能够将这些和职务级别进行挂钩,和岗位的级别做好挂钩,从而确保职务履行和待遇之间能够有效衔接起来。根据岗位的不同级别设置不同的工作待遇,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力,从而能够让管理岗位人员关注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防止出现片面追求职务高升的情况。这也是保障事业单位管理职员综合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让单位中管理岗位职员能够实现有效的等级晋升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其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针对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进行等级晋升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管理岗位职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局限,缺乏完善的等级晋升制度以及在职员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等等,因此,必须要在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岗位的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确保晋升渠道的不断扩展,并且能够保障单位中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的有效性,从而激发我国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富明.浅谈事业单位岗位动态管理工作的优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225-226.
[2] 苏芸.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框架思路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9(18):250.
[3]邓淑荣.基于事业单位改革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创新[J].现代商业,2019(24):65-66.
[4] 张富明.浅谈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动态管理机制[J].中外企业家,2019(24):67.
[5]徐秀军.浅谈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9(14):6-7.
[6]燕正文.试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岗位设置与管理[J].辽宁经济,2019(07):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