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课背景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探讨
作 者:李瑞阁 刁天博 朱玉清
(南阳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大
中
小
基金项目:1.2017年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数据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IT2017JY-016) 2.立项项目:2017年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应用型普通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NIT2017JY-126)
摘 要:本文对照"两性一度""金课"标准,结合近年来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及实践体会,就教师的"德"及"能"育人;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与"实践"并重;课程实验,课程实践,拓展实践等多层面实践方面做了粗浅的思考和探索,以期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教育教学;多元统计分析;课堂教学与实践;金课与水课
一、引言
2018年11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作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报告深入阐述中国金课建设要求: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倾力打造五大"金课"[1]。按照学校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际,作为大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打造"金课"?教师教什么内容、教法怎么样、教学评价怎么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关键点有三个:教学本质、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2],如何理解,如何实践,使教学真正有效,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值得深入实践和探讨。
二、教师以"德"及"能"育人
(一) 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知识结构
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的爱岗兢业、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对学生触及灵魂的影响,课程教学多层面、多维度教学[3],对学生入木三分深层次的感染和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打造"金课"的前提;反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教学敷衍了事的教师,是不可能打造出"金课"的。
(二)教学与科研带动
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知识结构;注意收集、整理,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有意识将科研的思维模式、思想方法、技术路线、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实践、学科比赛、毕业设计等,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实践能力。
三、教有教法及学有学法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根据教育部颁发(教高函〔2018〕8号)文件:《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4]。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解系统、严谨、逻辑严密,符合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规律。还要以较高的教学高度,突出教学重点,挖掘知识的应用背景,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多层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讨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应用性广泛。如何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既保证课堂容量饱满,又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下功夫做准备的。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灵活选择合适的教法,不能拘泥于讲授法,可启发,可讨论,可探究,可练习、可测试,不拘一格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如多元正态分布,理论性强,可主要采用讲授法讲课,由于多元理论复杂、深奥,一维简单、易懂,又具有可比性,可采取对比一维正态分布总体下三大抽样分布的办法,讲解多元正态分布下三大抽样分布以及分布的性质,估计及检验应用等。
课堂内容如何联系实际背景? 一是将反映社会经济问题、商业活动、工程技术等相关背景的应用案例引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教学中精选实际背景的案例,灵活地采用旧知回顾、启发式、讨论式等提问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研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讲解相关内容的相似性,分类问题的判别与聚类分析,降维问题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分析,以便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使学生逐渐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学有学法,导学有法
①"教导"有方
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好的人生导师,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与交往中,率先垂范,鼓舞学生,树立逐级学习目标,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坚持不懈,去完成一个个目标,最终走向人生的辉煌。
②"引导"有方
好的教师课堂上引导有方,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知识的殿堂,徜逰知识的海洋,获得浸润和滋养,学到丰富而广博的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③"诱导"有方
好的教师课堂上循循善诱,使复杂的知识,晦涩难懂的知识得到有效化解,学生走出思维的迷茫,思路大开,迎刃而解,发出原来如此之感慨。
④"指导"有方
好的教师在以下各类课程实践过程中,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做好示范类的学法指导,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做鲜活的个性化学法指导;课堂有课堂的指导方法;实验有实验的指导方法;项目有项目的指导办法;比赛有比赛的指导原则及方法等,这对大面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⑤"学习"有方
在教师有效的导学策略下,学生会自己学,思中学,做中学,最终达到乐学、会学、学会之目的[2]。
四、"金课"背景下的课程实践
(一)课程实验
多元统计课程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课程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课堂演示,学生上机操作验证,完成实验报告三部曲,完成实验教学。而应结合实验内容,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该验证的验证,如多元正态分布的基础实验;该综合的综合应用,比如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实验,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实验,不应割裂开来片面进行分析,而应综合应用;该设计的应设计,如回归分析时,可让学生课下设计实验、搜集数据,必要时做主成分回归、主成分聚类等,增强学生应用的灵活性。
(二)课程实践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实践教育的理念,创新之根在实践[4]。实践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学中做"依附于理论教学;二是"做中学"独立于理论教学;三是"做中思"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比如创新课堂就是在思考中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创新检验思维并获得真知灼见[2]。打造"金课",就要创新创造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5]。
课程实验在时间、空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开放性课程项目实践不受时空限制,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题目自选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创新及创造能力,项目设计期初布置期末验收,贯穿整个学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感兴趣的案例题材、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合问题实际背景分析、讲解、应用。
布置项目任务,何时布置,如何指导学生选题,项目组分工,掌控项目进度,项目实施过程,怎样全程督导项目完成过程,怎样评判项目成果等级,怎样评判学生答辩情况,讲解怎么样,问题解决得怎么样,都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灵活掌握的。以下是笔者的粗浅做法,仅供参考。
①项目选题
课程初期明确给学生布置小组项目任务,合理分工,提出项目具体要求,分章节落实学生选题,和小组同学一起仔细推敲选题,陆续确定各小组最终选题。
②项目过程
项目完成过程,教师时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从系统完整性、结构严谨性、思维逻辑性、成果创新及创造性、结果实用性等方面跟进强调并加以指导,规范项目格式,完成项目报告。
③项目结果验收
督促学生规范项目报告PPT,从幻灯片简洁性、结构逻辑性,项目答辩准备,项目答辩流畅性,思路清晰性、重点突出性、回答问题简洁性等方面做好项目评判、打分、项目点评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实践工作。
近年来学生作出了较好的实践项目《第 28—31 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特征的因子聚类分析》,《基于聚类分析对啤酒成分与价格变量进行分类》,《我国各省财政收入来源及增长的对策分析》,《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于日、美两国在华投资企业对中国经营环境的评价差异性分析》,《2017年我国各省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规模的因子聚类分析》,《部分国家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等数十项项目,个别项目可望整理成论文发表。
(三)拓展实践
将课程融入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后续跟进实践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及美国大学生建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及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团队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近年来,带学生一起参与项目研究,发表论文《主成分分析与VARCLUS在综合评价中的异同比较》,《多元统计分析中案例教学实践误区之探讨》,《条件数学期望在统计推断及预测中的应用》,《基于R软件的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分析》,《商家预测并应对销售风险的统计决策方法探究》,《基于ARIMA乘积模型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与预测》等,完成校级教改项目近十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奖数十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美国大学生建模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总而言之,要想打造"金课",教师就应该立德树人,以能育人,在课程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多思考、多琢磨,做好有效的教学及实践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R].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作的报告.2018.11.24.
[2]李志义.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若干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1,(9):9-12.
[3]陈光磊.论"金课"的层面与维度[J].临沂大学学报.2019, 41 (3) :117-123.
[4]蔡映辉.评估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 :49-54.
[5]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9-12.
作者简介
李瑞阁(1964-),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多元统计分析等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