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中的挫折教育 让学生越挫越勇
作 者:马思平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 741500)
大
中
小
摘 要: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正如郭沫若所言"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更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弱,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最终做出错误而遗憾的选择。为此,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工作之一。本文以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
前言
所谓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有计划和目的的教育行为,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当前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快,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养成了刁蛮任性、肆意妄为、自私自利、缺乏自我约束力、意志力薄弱、经不起失败等坏毛病。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因为小游戏问题,而互相埋怨、争吵、打架;还有些同学因为体育运动难度大、负荷强一点而抱怨;也有些学生自我封闭、不合理发泄……这些其实都是不善于自我调节,也不善于克服困难的表现。这类学生往往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要比正常学生更高,学习习惯也相对较差,学习效率自然也更低。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体育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克服逆境的良好心理,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认识,让学生正视挫折
要想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首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非常多坎坷,真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任何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先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挫折,从思想上对挫折有所改观,从而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困境、逆境。当学生自己面对挫折的时候,也才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体育教学的宗旨本身就是教育学生克服各种挫折和失败,并且不断在挫折和失败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从这一角度而言,体育学科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其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如何来加强理论教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我的建议是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体育相关名人、运动员成长相关素材,课堂教学中,以名人效应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从而迎接更强大的自己。
二、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挫折
(一)创新特殊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乃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新时代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解读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等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真正让体育成为"育人"学科。针对此,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勇往直前、勇于接受挫折。比如在长跑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比赛活动,譬如拦网比赛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逆境中获得情绪调节方法,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采用竞争性教学模式,多渠道开展挫折教育
竞争是维持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所以,竞争可以促进个人进步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机制也是我们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通过竞争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效率的。基于此,我认为将竞争机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也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比如开展皮带扣比赛,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实行两组对抗竞争。再比如篮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传球能力,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开展"传球接力竞赛"两组互相比拼5分钟内,两组成员传球失误率越低的队伍获胜。学生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国求胜意识更强、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也会增强,从而学习积极性更强,抵抗挫折的意志品质也就因此而树立。
三、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直面挫折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直面挫折,敢于正视困境,能够绝地逢生。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真正让学生去直面挫折。例如火场逃生、运送伤员、登高采摘……每一种情境教学法,都是将学习的目的指向生活,从而锻炼人的适应能力。大部分中小学生,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困境,所以,到问题来时,当挫折出现时,甚至就是考试失败时,和同学吵架时,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显然,我们不能让更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所以,处理模拟生活情境之外,我们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地位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去尝试体验。例如依山傍水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爬山、远足、野营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而对于市区里的学校,也可以抓住一些自然环境来进行磨炼,例如长跑训练中,突然小雨,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跑完,锻炼学生吃苦精神。只有真正让学生处在逆境中,面对挫折时,才能真正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结语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更应该让孩子知道困难这个字眼需要我们以勇气处之,以辛勤待之,以坚韧克之。所以,我们尝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设置障碍,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有直面挫折的勇气,有克服困境的毅力,能够在挫折中越挫越勇。
参考文献
[1] 金忠明,周辉.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汤冬梅. 探究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J]. 考试周刊,2012(49).
[3] 洪英权.浅谈如何在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