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策略

作 者:张小明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 741031)

 摘   要: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它如同细雨一般润物无声,滋养着我们的心田。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课堂可以算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学生的知识面就能得以扩充。在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外国文化不断的冲击之下,如何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呢?本文立足高中语文课堂,论述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策略
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且始终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促使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中,外化于行为,在脑海中深深扎根。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纵观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延续过程,虽然在一些时期有过中断,但是整体的延续性却一直保持着。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众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还糅合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岁月的洗礼之下,我国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独具中国特色,这些种种迹象都足以表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祖先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带给了我们丰硕的文化遗产,他们身上勤劳、优秀的品质得以传承下来,凝结成精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它是五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经典。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制定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计划。高中生个性的不同造成了他们的发展存在差异,也就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为课堂开展制定了较为严谨的教学计划,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使得教学效果的连续性不够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无形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效果趋于多样化。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传承性和广博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传统的视频或资料来讲解传统文化的方式只会对学生造成短暂的影响,很难让学生形成永久的记忆。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这是长久性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两重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也就影响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度。
三、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课文都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以往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忽视了课堂中落实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深入理解,教师也就没能顺利开展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知识需要教师细心挖掘、合理引导,才能凸显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高中语文中的一些课文除了包含着单纯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囊括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如思想品德、道德素养等。特别对于处在农村的高中生来说,受一些经济条件的制约,家里不会像城市那样配备网络、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学生感知外界知识的途径就是课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开拓高中生的眼界,让他们立足课堂,展望世界。
例如,关于《师说》这篇古文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古文中阐述道教师必备的师德规范进行讲述,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人思想教育中的种种理论。作者韩愈在佛老思想盛行的时期坚持先秦儒家的思想,倡导使用古文。以古文形式创作的《师说》与当时盛行的骈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从课文内容中进行延伸,促进学生详细了解古文这种文体,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掌握传统文化。
再如,司马迁在《鸿门宴》中,描述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的座位朝向其实大有深意,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古人的座次礼仪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古代,座次以"坐西面东"为最尊,"坐北向南"次之,"坐南面北"再次之,"坐东面西"为最卑。教师对座次的详细讲解就能促进学生理解当时项羽骄傲自大的性格,也可以感受到刘邦的忍辱屈从,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也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文化,课文中对古代建筑、家具摆设、人物关系的描写无一不透露着文化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等房屋结构的称呼,学生还可以在农村建筑中寻找文中建筑结构的称呼,切实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悟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二)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著作
书籍是农村高中生扩充视野,认识世界的另一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阅读,从经典著作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从国学经典著作中能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国学读物众多,语文教师就需要从众多的读物中筛选出经典的书籍,推荐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读物,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准确吸收语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诗经》、《论语》等读物堪称古诗文中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培养他们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还能从《诗经》中感受古代的人文风情。关于诗词的经典作品可以算是数不胜数了,李清照婉约的词、李白豪放洒脱的诗、杜甫抑郁沉闷的诗歌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定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新一代青年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立新.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发现,2018(4):159.
[2]郝晓明.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考试周刊,2018(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