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和实现我们的教学效率,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前提在于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具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头脑、多察看、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窗之间、师生之间交换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学时,我总是激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离题较远的问题,我也总是耐心地听取他们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质量也会不断增长。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色,取其精华,部署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症结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这些丰盛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精确把握、深入理解。
二、设置“障碍”,激起争论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能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在结尾学生都想孔乙己的结局到底如何呢?教师可以故意得出结论:孔乙己已经死了。这时学生根据作者鲁迅文章所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而“大约的确”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此时,学生开始反驳老师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记忆不清的事情的猜测,不是确定一个事实,猜测的结果既可以真实发生,也可以没有发生。这就引起了学生对孔乙己结局的猜测,在争论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学生对当时社会批判性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练习要新颖别致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时把课堂上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拓展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完一堂课后,要完成一定的练习,语文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当中,传统的语文作业就是抄抄写写,除了动笔还是动笔,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情绪,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练习目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不能光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性练习,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有悟而谈、有感而发,教师设计练习时可多安排一些体验性的活动,体验性的练习还可以大大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四、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被调动起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因而提高课堂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总之,在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并付诸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在以上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刻的反思,用真诚诱导学生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参与课堂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有更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