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它们在国民教育这个大系统工程中是两个前后相邻的子系统工程。所以需要统一设计、全面安排。应该说,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一门学科。
搞好幼小衔接,不仅要抓住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工作,而且要依靠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面密切配合进行。此外,还需从小班就开始予以注意,并且要延续到小学二、三年级。因为一个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跨越到两个有连续性而教育任务又是有很大不同的阶段。
幼儿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学生活的时期,幼儿园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而具体在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上,幼儿园主要抓些什么呢?
这些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3至6岁儿童的生理特点,组织大班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老师座谈,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我们还帮助大班老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计划,修改了一日常规。尽可能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儿童克服心理的障碍,促进的班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培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做小学生的心理。我们明确告诉幼儿,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是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前的准备训练。如让大班孩子学会看钟表上的时间,用钟表上的时间约束自己的一日生活。学会看到11小时,作业课由每日两节增加到每日3节,每节课也延长到30分钟左右。我们注意增加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如收拾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小人书、画册,会做值日生,会扫地,洗袜子,会洗脚,会蹲厕所的坑。我们注意教孩子识别交通道路的标志,知道红绿灯的用处,知道行人走便道,穿过马路是要走斑马线,还要先看左,后看右,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知道乘车规则,对售票员要有礼貌,给车上的老人、残疾人让座。保持公共场所卫生和安静。不跟着不认识的人走,放学就直接回家。会站队,会听讲,会举手发言、提问,会礼貌待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会说自己家的家庭住址。拾到东西交给大人,不占便宜。学会关心比自己小的孩子,懂得扶老携幼,助人为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有困难求人帮助,要表示感谢。请小朋友到自己家来,要得到父母的同意,不动人家的东西。会有文明礼貌语言,如:请、谢谢、对不再见、等,会说问候的话。养成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习惯。
幼儿园的生活为培养幼儿的优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上面列举的那些,有的是从小般养成的,有的是到大班之后才得到锻炼或巩固的。但所有的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幼儿园和家长都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调起他们的兴趣 ,引起他们的兴趣,懂得怎样作对,怎样做不对,不是家长和老师强硬的手段去逼迫他们去做,而是通过大人深教,是他们乐意去做,久而久之,便会习以为常,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经过多年实践,要求孩子要懂得爱护书,不撕、不卷、不涂、不抹,有的孩子学会了修坏了的书。他们从修书到喜欢看书,强烈的想知道书里面有些什么,我们还要求孩子坐有坐姿站有站姿。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视力,让孩子知道握笔的正确姿势,课堂上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能积极思考,大胆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大班孩子能做到很多事情,还学会收拾书包,准备文具,他们自己收拾文具。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他们会排队,会按照老师的口令变换队形,会跟着音乐节拍做动作。游戏时能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能带着小朋友玩,遵守游戏规则不闹,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迟到不早退。但是不是幼儿达到了这些就能完成了幼小衔接的任务。
按照《纲要》的要求,幼儿园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剥的发展,为小学打好基础。所以我们必须以幼儿全面发展的水平来要求自己的工作。例如,德育是核心,是灵魂,但它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幼儿时期正是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与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文明的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他们懂得为别人着想光荣,克服困难勤劳勇敢。
记忆是与注意力有密切联系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幼儿的记忆力是相当强的。幼儿大脑的发育很快(6岁时脑重约1250克,志较成人少125克),脑的功能也逐渐趋向成熟,因此,幼儿除了机械识记之外,已有有意识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他们能够理解的教材,识记的效果更好一些。所以既要重视大班幼儿凭兴趣的学习,又要给他们一些难度小、没有兴趣也必须记住的任务,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有意识记。这样,幼儿进入小学后才能适应课堂教学、多科并进、考察考试等学习形式。但是,我们绝不能强调死记硬背。鲁迅做学生时就反对“只求记忆,不经思索”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要训练的是,通过儿童勤奋思考并加强记忆的能力。由于幼儿园里目前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怕累坏孩子,常常包办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或动动脑筋就能做到的事,天长日久,儿童容易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本欲爱之,其实害之”。所以,家长和幼儿园 一定要尽量让孩子去想他们能够理解的问题,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当孩子像对了一个问题,或自己做完了一件事情之后,家长和老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孩子心灵上会产生愉快的感觉,而这种愉快感越多,就越会鼓舞孩子勇于思考,勤于动手。一个幼儿园大班如果是一个勤奋的集体,那么,当这班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时,便会有更多的孩子成为喜欢思考问题、勤奋好学的小学生。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从小学的角度来说,一年级学生入学后,校领导、班主任老师首先就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下一番调查研究的功夫。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都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密切配合,方能收效。其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互通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挑老师的毛病,背着老师直接向孩子纠正老师读错、写错的字或说错的话教学上家长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另搞一套,家长应和幼儿园共同研讨怎样教育好孩子的办法。
让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都来承担起关心培养祖国花朵这个共同的光荣任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