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作 者:李 敏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325014)
大
中
小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自身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衡量个体育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的情感是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的情感发展积极变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本文则对情感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展开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作是相互联系的重要板块,教育目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与交流兴趣,增强语文素养,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断替代了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服从教师的教学。很多教师关注语文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但往往将语文课变为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固定程序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正确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使情感功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现状
情感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会完全按照课文内容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语文教材原文,如教师在课堂中完全遵从原文内容教学,课堂教学遵循固定的模式,使课堂失去活力。
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大程度上受到举自身素质影响,学生自身情感体验主要来源于家庭与社会活动,社会需要和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师生情感交流不和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情感目标往往忽视,肢体语言缺少亲和力等。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基本以简单的常用的语言评价,缺乏情感激励,会对学生失去激励作用。课堂语言是情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情感具有感染性,学生受到教师表现的积极情感感染,相应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平衡。教师在课前进行详细教学设计,预设教学中学生能努力配合,在教学中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状态,教师受到学生的变化后内心教学激情下降。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感氛围,易让学生情感体验浮于表面,部分教师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但会造成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课堂中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会选择少部分学生发表看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较为形式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要求教师激起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情感世界,加深对语文学习激情。
教学内容情感处理策略是教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大部分教师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识,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较为清晰,但因时间安排等原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解读与情感态度解读融合,否则会忽视在教学中情感承担的意义,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石灰吟》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石灰的气节,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诗的了解,只能记忆教师描述的情景,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相关改善策略
情感是人的复杂的心理现象,近几年有关情感心理的研究得到较大的实质性推进,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不够系统。情感教育改革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的探索,注重实践操作效能感的挖掘。情感教育必须是教育的一部分,关注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将情感教育运用到教学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图文并茂的文章,充满对祖国自然的深挚情感,洋溢着优美崇高的美感,教学中必须进行情感传递教育。
语文应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学中培养社会主义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美的诗歌与严谨的散文,都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资源,小学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可分为祖国民族情感的《开国大典》,关于亲情友情的《可贵的沉默》,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鸟的天堂》等。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确定不同的情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开篇为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语表达出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神态刻画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比较肤浅,其情感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感染,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编选的,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如《金色的秋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文章的动情点。营造情感相融的情景十分重要,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教师怀着无限怀念之情阅读课文,播放低沉悲伤的音乐,使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油然而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动人,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每篇都凝聚作者各种情感。如教学《乌鸦喝水》课文时,通过动手做实验,使学生知道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溢出。通过实例受到一些启发,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情景,会更加细心的感悟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目的是使学生触景生情,让他们自己体验感受,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可以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到尊重学生。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不当的评价,导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受到他人的尊自会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对学生关爱是学生走上社会懂得关心帮助的起源,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发挥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柳树醒了》等,带有童话意味的课文,接近儿童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觉亲切。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情节虚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情感。让学生走入自然社会体验生命与世界的美好,获取战胜困难的信心。
结语
情感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评价,评价包括情感发展水平,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中应采取激励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机会。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行情感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精神文明的喜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83.
[2]钟玉卿.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3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