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有趣的“导入”点亮数学课堂

让有趣的“导入”点亮数学课堂

作 者:罗雅琴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江苏 南京 240010)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生活中如此,教学中也更不例外。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素质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向45分钟课堂追求质量,课堂导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数学教师都很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都认为这一环节没有那么重要,不能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所以就忽略这一环节,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有的数学教师是进行课堂导入了,但因为没有从心理上把课堂导入重视起来,做的导入也不是成功的,很多都偏离了课堂内容的,没有针对性和实质性。所以,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课堂导入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能脱离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数学教师由于对课堂导入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是由于时间的紧张,而把课堂导入准备得非常潦草,从而导致课堂导入与这堂课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课堂导入不但没有将小学生带入数学课堂,而且还把孩子和所学的内容的距离越拉越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丰富化、多样化。有些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但又因为学校要求或者碍于形式等原因又不得不做课堂导入,就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每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进行导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一种导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要根据课堂的性质来选择导入的方法。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掘出新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小学生。最主要的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可以通过与别的教师多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充分的了解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
一、悬念设疑导人法
听评书的时候,说书人往往在讲到最扣人心弦时,有意避而不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白了,就是设置悬念以吸引听众。这种技巧运用于数学新课的导入之中就是悬念设疑导入法。也就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悬念疑难。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对数概念的导入:我拿一张纸,厚0.1毫米。我把纸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厚度自然越来越厚,然后我这样告诉学生:这样对折14次,厚度可达同学们的身高;对折27次后,其厚度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接着我问:如果要使厚度达到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平均40多万公里)需要对折多少次呢?这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出结果呢?学生迷惑不解但又渴望知道,这时导入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对数问题。那么什么叫对数?对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兴趣,从而成功进入新课。
二、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小游戏,适当增加趣味成份,讲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比如,我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第几”,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肚子,叹了口气说:  “唉,要知道吃第四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的对不对呢?为什么?学生特别的感兴趣,纷纷争着发言,也就理解了“几”表示的总数几个,而“第几”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个。在教学“10的分与合 ”时,我利用“猜数游戏”引入:老师的这个袋子里装了一些球,请一个小朋友从盒子里拿走几个球,数好后藏在身后,老师不用眼睛看,就知道他拿走了几个,谁想来试试。(师生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三次)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师:其实盒子里有10个球,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三、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多媒体这一新颖而又有趣味性的教学媒体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内容,课前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播放课件——动 物骑车大比赛:森林里要举行骑车比赛,这下可忙坏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它们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车,车轮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椭圆形的。“下面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骑圆形车轮的小动物。”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复习导入法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法。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同时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进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给出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将这两道相关的应用题组合成一道应用题,这样学生既巩固了一步应用题的解法,同时又利于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新知识,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导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不同的课堂采用不同的导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课堂机智,选择适当的导入,让课程更加生动、有效。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一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开发各种资源,以此来丰富课前导入的技巧,只要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顺利地引出新课,就是成功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