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分析及策略研究
作 者:向 东
(重庆市荣昌中学校,重庆 荣昌 40246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教育教学更加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其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必须活跃和跳脱,所以这也证实了课堂有效性教学对高中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课堂有效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富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策略,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
众所周知,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数学作为高考的重点考查科目,在高中生的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为全体师生奋斗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及时缓解学生的压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利用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与数学知识的有机整合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深入,各个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其能够更形象更具体的反应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多媒体设备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几何图形的三维模型。学生在观看中也能够更加清楚学习到辅助线的画法以及如何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来解题。又比如,在排列组合课题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合成动画视频,这样就可以将课本上的平面模型转化为动态性的立体模型,不仅清楚地阐述了排列组合的逻辑关系,而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例题延伸,学生在学习到了教材知识的同时也扩展了更多的知识内容。多媒体与数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通过多种动画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数学本当中抽象的定理概念具象化。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判断和选择信息,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数学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内容
(一)教学内容应把握好量与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不该讲的知识就好比学生的思维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量与度。量不单只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理论概念,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间。度则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不能太过超纲,也不能太简单。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基础,升华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现状,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教材是所有教学的基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教材知识。然而,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所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灌输教学,没有创新和更改。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最初阶段,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之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是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将教材作为知识的起点,不断扩展和延伸,大胆质疑,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拘泥于教材,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质。
三、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为课堂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然而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整个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被动的参与,课堂气氛压抑、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样极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育环境也逐渐向宽松和谐的范围靠拢。动态性的互动学习能够让学生查缺补漏,集体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在畅所欲言的环境之下敢于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设置启发性的创新思维题型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敢于批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对问题进行假设,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只是依附于教材知识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且也设计了条条框框的思维框架供学生学习,学生缺乏对开放性创新行题型的训练,数学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于问题本身,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题型,让学生勇于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显著发展。
结论
现代教育学者有言:“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开展有效课堂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必须时刻转换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维,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放心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充分证实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成芝.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23).
[2] 刘萍.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03).
[3]马延宏. 高等职业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 , 2003,(04).
|